书城武侠绝尘飞羽
11624100000001

第1章 道君无道

五代时候,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造反,没曾想出师不利,被困太原,不得已之下,向辽国求援。

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替石敬瑭解了围,并立他为后晋皇帝。

四十七岁的石敬瑭,对三十七的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干脆拜耶律德光做了干爹,为表孝心,特将幽、蓟、云、儒、顺等燕云十六州献辽,而后,一不做二不休,借辽国干爹的兵马,灭了后唐。

辽国得了这块宝地之后,便以五回岭、石门关和北部螺山为界,将其划分为南京、西京两道,分别设析津府、大同府管辖。

燕云十六州就这么丢了,从那以后,中原尽失长城藩篱。

后周世宗柴荣,英明神武,为中原安危计,他意图收复燕云,只可惜功未成而身先死。

皇宫内,后周世宗尸骨未寒;陈桥驿,殿前都检点赵匡胤被众将士黄袍加身。

当时的情形,不必细说,总之赵匡胤假惺惺客套了几句,便笑纳了皇位,立国大宋。

赵匡胤拎着一根棍子,率领所谓的王师,东征西讨,数载鏖战,打得几百座军州都姓赵,统一了大河南北。

然而燕云未复,北方不安,始终是赵匡胤心病,他曾经说过:“天下视幽蓟为北门,无幽蓟则天下时常不安。”更设立“封桩库”曰:“石晋割幽荆以赂契丹,使一方之民独陷境外,朕深悯之。挨私库所蓄满三五十万钱,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此金帛以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此财,募勇士,暗图攻取耳。”

可钱未攒够,他老人家便挂了,为后代北宋君臣留下了一个老大难题。

光阴荏苒,江山传至大宋第七位官家哲宗皇帝赵煦手中,这位官家本来想有所作为,哪知上台后折腾了不久便英年早逝,连儿子都未来得及生下,他嫡母向太后和大臣们没办法,只好从他的兄弟之中挑选继位之人。

哲宗哥几个里头,以大宁郡王赵佖居长,照规矩新皇帝应当是他,可他患有目疾,因此被排除在外,向太后便打算立端王赵佶为君,时任宰相章惇不同意道:“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并建议立哲宗同母兄弟简王赵似。

向太后心想,你说立谁就立谁,那我这个当太后的岂不是很没面子?当即反对道:“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向太后口中的先帝,是神宗皇帝。

章惇没有争过向太后,蹴鞠好手端王即位。

端王赵佶此人,风流多才,崇尚道教,即位后自封教主道君皇帝,刚即位那几年还能任贤用能,可好景不长,愈渐昏庸,亲信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等一干佞臣小人,直搅得天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及至靖康年间,大宋江山已是摇摇欲坠,而赵佶却整日如在梦里,溺信虚无,穷奢荒淫,耗费泼天人力财力,搜罗普天之下的奇花异石,修宫建苑,于庙堂至高之处,做起了谪仙人。

恍惚中听闻女真兴起,完颜阿骨打挥兵席卷了辽国东京道,赵佶突然热血沸腾,以为完祖宗未竟之志、立不世之功的机会到来,打起了规复燕云的主意。

他盘算,如若联金攻辽,则燕云唾手可得,于是力排众议,与蔡京、童贯、赵良嗣等人谋划许久,几经周折,终于在宣和二年五月,与金缔结盟约,双方约定:给辽国来个前后夹攻,金攻中京大定府,宋取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正当宋廷整军经武,准备北伐时,警报如雪花般从南方飞来,明教方腊起兵造反,攻城略地,其势难挡。朝堂上下,一时惊慌失措,伐辽之事,只好搁浅。

原来,大宋各级官吏见官家胡天胡帝,大伙儿谁肯含糊?借着朝廷征集“花石纲”之机,大肆搜罗盘剥。此举既能献珍宝以表忠心,又可刮钱财中饱私囊,何乐而不为?至于百姓死活,干自己鸟事?于是,终于官逼民反。

****************

说起来,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江南东路歙县,新安江水如往常一般,浩浩荡荡从七贤村边流过,几名下来搜罗奇珍异宝的差官在里正方有常带领之下来到了村里。

众差官如狼似虎,踹了张家门,踢了李家郎,一时之间,村中喧哗四起,吼叫哭闹中夹杂着鸡飞狗跳。

明教教主方腊,领着方肥、方七佛、汪老佛、杨八桶等教众拜完了菩萨,正在阐述教义,探讨引领天下百姓脱离黑暗苦难之道,听闻外面聒噪,纷纷起身,一出门,就看到方有常领着两个差官,大摇大摆地来到跟前,方有常在一差官耳边言语了几声,又向方腊努了努嘴。

那差官拿眼睛扫了扫方腊等人,左手按定了腰间刀鞘,右手戟指方腊,大声喝道:“兀那姓方的白脸汉子,见了本官为何不上前行礼?听人说你家藏有宝贝,快与本官献出来,如若不然,便是欺君罔上,本官立刻叫人将你这贼眉鼠眼的恶棍绑到县衙,先打你一百大板,再刺配充军到苦寒之地,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方七佛、杨八桶俱是脾气暴躁之人,看到这差官耀武扬威样子就已火起,这会儿又听他神气活现罗里吧嗦说了一大通,哪里还能按捺得住,这边方七佛正要骂“混账王八差官”,“混”字未出口就被方腊按住,那边杨八桶刚迈出一步,又被方肥拉住。

另外一个差官一瞧这阵势,“呛啷”一声把出刀来,口中呼喊道:“怎么要造反么?来人呢,有人要造反啦!钱大哥,你等着,小弟去招呼兄弟们!”说罢转身就走,就听一人喊道:“差官大人,且慢!”声音不大,却含着几分威严,那位差官不由自主停住脚步,转过身来,只见方腊向前走了两步,叉手抱拳道:“山野草民,不懂礼法,冒犯了差官大人,还望海涵,些许薄礼,不成敬意,聊作大人们的喝茶钱。”说着从怀中摸出了两碇大银,双手奉给了钱官差。

钱差官瞅了瞅方七佛、杨八桶等人,伸手抓过了银子,口中说道:“这如何使得?听闻方大官人仗义疏财,造福一方,本官是素来仰慕的,只因上面下了牌子,说方大官人府上有一顶香炉,乃是吕纯阳在九峰山上修行时所用,大官人若是将其献出,必得圣上喜爱,到时赐你个一官半职,荣华富贵定然是少不了的。”

方腊转身向方肥道:“方贤弟,就请你将那香炉请出,献给差官大人。”杨八桶喊道:“大哥,那可是本教圣物!”方腊向他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多言,杨八桶果然不再说话,双目如电,在方有常及两个差官身上扫来扫去。

不一会儿,只见方肥捧出了一顶四方香炉,炉身上斑斑绿锈,正面刻着八卦图,炉耳是两只青羊头,雕塑得十分精致、栩栩如生,钱差官搜刮过不少奇珍异宝,是个识货的大行家,见这香炉炉身拙朴厚重、气象庄严、古意盎然,配以青羊双头,端的是超凡脱俗,颇有几分道家仙气,捧在手中沉甸甸地,炉中香灰尚在,显是仓促间未打扫干净,暗自喝彩道,好宝贝!

两位差官得了这件宝贝,不由得喜出望外,心中暗想:“有了这宝贝,升官发财那还少得了么?”钱差官向方腊说道:“方大官人,本官定然会在朱大人面前多多美言,请大官人静候佳音,本官这就告辞了。”说罢,带领方有常和另一差官,捧着香炉,喜孜孜离去。

这具香炉本来是方腊等人拜菩萨时所用之物,是教中兄弟千方百计从山西寻来,向来被众教徒视作圣物,要将这圣物献出,众人心中虽然是极不情愿,但是想到方腊此举必有深意,也就不再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