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跟总理学经济:读懂中国经济未来走向
11593300000008

第8章 可持续发展(1)

我国当前的问题首先是发展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分配体制也与之密切相关。这里既涉及户籍制度改革,又涉及土地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眼下我国又碰到各种瓶颈制约,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抓住什么才能破解这种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而这种突破口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像十八大报告中所讲的那样: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这也是改革的方向。

——2012年11月21日,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环境问题说到底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应在发展中加以解决。同时,发展应是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要走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也不行。我们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形成合理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

——2012年12月12日,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某机构评选“2013年最佳创业城市”,北京既获得多个第一,也兜底几个倒数第一,被称为“让人爱恨交加、欲去还留的城市”。她的文化底蕴、政治资源、人才优势、资本魅力让人难以割舍,但拥堵不堪的交通、高企的房价、雾霾、浮躁和焦虑症令人心理上难以亲近。城市严重超载、缺乏政策弹性空间、透支未来资源、社会生态恶化,成为现代城市的隐痛。而2013年12月刚刚公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直接将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类,可持续发展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决定了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品质和成长。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可持续发展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早在20世纪,中国就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然而,由于理念和行动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时至今日,我国仍然存在着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现象。人们一直认为环境问题是市场失灵的典型表现,强调政府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中坚作用。实际上,市场机制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在所有领域都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李克强总理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提出通过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调节资源上的基础作用来解决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离我们有多远?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什么发展呢?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安居乐业。

简单地说,可持续发展就是这一代人有发展,到了下一代人也有发展。我们中国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保持着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代人的发展需求固然是满足了,但是,从资源、能源和环境角度来看,下一代的发展需求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李克强总理说的“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

我国的资源能支持可持续发展吗?在谈到中国的资源时,一句话成为经典:我国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从资源总量上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从人均资源拥有量来看,中国又是资源小国。

从总量上看,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等等。然而,资源再多也架不住人多啊,中国的人口排名可是世界第一。结果就是人均资源中国很寒碜: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人均森林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矿产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3/5,等等。可能这些数字不足以让大家产生直观感受,举一个水资源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一个沙漠国家,水资源极度匮乏,但是河北的人均水资源量比以色列还要低。有人开玩笑说,中国大概只有一项资源既能在总量上占世界第一,也能达到世界平均值,那就是劳动力资源。

面对如此稀缺的资源,中国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公布:如果全球平均综合发展成本为1.00,中国平均综合发展成本为1.25。也就是说在世界平均状况下用1美元可办到的事,在中国就需花费1.25美元。

从资源上看,按照目前的生产经营方式,中国离可持续发展还有很远的距离。从能源上看,这种距离就更大了。能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等。如果说在其他资源上中国还有总量上的优势,只是在人均保有量上处于劣势,那么在能源一项,中国连总量上的优势都不明显。从总量上看,中国只有煤炭储量还比较大,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排名世界第三;石油是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能源,中国的储量只有60亿吨,在世界上只排名第八;天然气被认为是目前最清洁的石化能源,我国的总储量有38亿立方米,在世界上只排名第十。从人均上看,我国的能源就更不够用了:煤炭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2,天然气人均占有量也只是世界平均值的1/2,石油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9。我国的人均消费量则是和世界平均值齐平,缺的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6%。同样,在能源使用上,我国也存在严重的浪费。《中国能源报》2013年2月20日刊文指出:

一方面是采1吨煤扔6吨煤,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无限增长”的煤炭供应,数千座新矿井大干快上。由于技术设备和采矿方法落后,中国煤矿的回采率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目前全国国有大型煤矿的平均回采率仅在40%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平均回采率只有10%—20%。数不胜数、遍布全国的小煤矿、小煤窑,更是大手大脚,无情地“蚕食”着煤炭资源。

一方面是由于缺电而拉闸限电,另一方面是电力浪费现象依然随处可见。我国是用电大国,电站数量也是世界第一,为何年年拉闸限电,还是未能缓解电荒?君不见:室内能见度很好的上午,几盏大吊灯毫无顾忌地开着;商场里冷气大开,但门也大开;展示形象的亮灯工程彻夜不熄;多数家庭从不把白天不用的家用电器插头拔掉;关闭电脑主机后不关显示器、不关打印机电源开关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全国所有的办公电脑下班后都如此“关闭”,每年浪费的电将在12亿度以上……这绝不是大惊小怪,更不是耸人听闻。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当环境恶化到一定的程度,人类社会就会崩溃,根本谈不上什么可持续发展。曾经肥沃的新月地带哺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而现在则是一片不毛之地,这就是环境对人类生活巨大影响的明证。中国目前的环境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以水污染为例,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到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也是如此,2013年1月,北京连续多日发生严重雾霾天气,呼吸道疾病患者大幅增加。

一位家庭妇女在绝望中从伊利诺伊州的赫斯台尔城写信给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鸟类名誉馆长(世界知名鸟类学者)罗伯特·库什曼·马菲:

“我们村子里好几年来一直在给榆树喷药。(这封信写于1958年)当六年前我们才搬到这儿时,这儿鸟儿多极了,于是我就干起了饲养工作。在整个冬天里,北美红雀、山雀、绵毛鸟和五十雀川流不息地飞过这里;而到了夏天,红雀和山雀又带着小鸟飞回来了。

“在喷了几年DDT以后,这个城几乎没有知更鸟和燕八哥了;在我的饲鸟架上已有两年时间看不到山雀了,今年红雀也不见了;邻居那儿留下筑巢的鸟看来仅有一对鸽子,可能还有一窝猫声鸟。”(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可持续发展,靠市场还是靠政府?

李克强总理强调,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突破口推进可持续发展,这正是针对社会上一直存在的某种声音而说的,就是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市场应该让位于政府。

市场是调节资源的有效方式。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结果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改革开放之后实行市场经济,短短的三五年时间里,中国人就摆脱饥馑之虞。市场经济的力量可见一斑。然而,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市场是失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