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11454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国戏曲,它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艺术成就很高,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且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的博雅通实,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

中国戏曲的前身源于原始的歌舞,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通过历代不断的演变与发展,它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融会贯通,最终到宋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艺术系统。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戏曲种类也因而得以丰富发展,随着地域的变化及民族的变迁而类型多样,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其中,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较为著名。

据历史文献记载,宋代的刘埙(1240—1319)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他在文中所提到的“永嘉戏曲”,就是“南戏”的前身。自近代王国维以来,“戏曲”才开始成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中国戏曲从最初的歌舞,,演变成宋元南戏、宋金元杂剧、明清传奇、清地方戏直至京剧等,它经历了从民间到城市,进入上层社会,然后又回到民间,如此循环反复的复杂过程。这,是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和沿革轨迹,不仅是时代的使然,更是戏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戏曲艺术也进一步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也与戏曲的大普及相适应。一方面,它增强了自身的综合性;另一方面,它的戏剧性与灵动性也得以强化。在京剧和地方戏中出现了文戏、武戏、唱工戏、做工戏、猴戏、长靠戏、短打戏、生旦戏、老生戏、花脸戏、丑角戏、三小戏等。另外,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戏曲,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不少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起来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少数民族剧种,如壮剧、白剧、藏戏等,这些剧种既是地方戏曲,又是民族戏曲。

世界各国的戏剧都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而这种综合性在中国戏曲中表现得格外突出。

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综合表演形式的核心,它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用节奏将曲词、音乐、美术、表演之美统驭在一出戏里,使其有一种和谐美。在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虚拟性,其舞台艺术是对生活原形的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旨在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殿堂,却又非单纯地模仿生活;另一个特征,是其程式性,如上马、关门、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规范,又不失灵活,因此,戏曲艺术又有“有规则的自由动作”之称。

可见,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种艺术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思想精髓的凝聚,使中国戏曲成为了世界戏曲文化大舞台上的一颗耀眼明星,熠熠生辉。

在这里,以“以古为主,立足当下”的原则,用深情而生动的语言对中国戏曲进行最全面最通俗的梳理,以求国粹精神的继承发展。

中国国粹文化的传承,就从你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