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奇门遁甲演义
11254600000022

第22章 :回归宋土

深夜的雁门关外,一片沉寂。十来个汉子携带着兵刃从远处的山坡上悄悄地绕了下来,队伍中间的正是上官云峰。上官云峰带着一干族人经过三个多时辰的跋涉,自山区绕道而行,躲避了契丹士兵的搜查。现在,远远看去雁门关不过四五里之距。

他们观察了一下周围环境,四下里漆静如初,只有远远的几声犬吠。确认周围安全后,上官云峰等人一路小跑冲下山坡。眼前就是直通雁门关的官道,路边是一排排空空荡荡的木棚子,那是两国私贩关外进行交易的临时场所,因为有利头可以抽,所以两边守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连日来风餐露宿奔波劳累,饥吃干肉,渴饮冷水,导致众人身体健康恶化,吃下的东西不容易被消化,个个都有些身体欠佳。见那雁门关就屹立在前面,众人精神大振,舍生忘死辗转近千里,终于到了雁门关前了,前面只有一里远就是大宋地界的界碑了。

“快!快!”人们互相催促,互相扶携拉带,十一个人憋着一口气朝雁门关方向狂奔。

“梆梆梆……”侧面木棚子后面急促地响起一连串的锣声,大家无暇顾忌,脚下飞跑,不敢停歇。

这时,迎面的官道上跑过来一队提着灯笼的宋国官兵。为首的官兵高喊:“站住,站住,干什么的?!”

见到宋国的官兵出现,人们心中大喜,回头在看,只见上百名契丹士兵从两侧的棚子后面冲出来,正紧紧地在后面追赶。

“界碑!冲过界碑!”人们大声呼喊,有的族人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百尺之外就是界碑,冲过去就回家了。

“站住!站住!”宋国官兵远远地列成一排,横起了长矛。

“我们是大宋人!我们是大宋子民……!”人们大声呼喊,小五一步跨过了界碑。

眼见后面契丹士兵追得紧,上官云峰缓了一缓,手中绷簧一按,短枪变长枪,曹大头和另外两个族人纷纷抽出腰刀,四个人逼住冲过来的几个契丹士兵,一边徐徐后退。

见宋国巡逻官兵出现,而且那些人已经跑到了界碑这里,契丹士兵一时不敢造次,一个契丹将官队伍里用大宋的汉话高喊:“我们不伤害你们,放下兵器,赶快过来!”

上官云峰见契丹士兵刀枪逼着紧,急中生智:“好!就依了你!你们不要动武!”

契丹将官在人群中大声回应:“你们放下兵器!”

“跑!”上官云峰猛地一声大吼,趁契丹士兵稍一松弛,几个人回身就跑,几步冲过了界碑。其他几个族人已经跑到界碑那边,见契丹士兵追得上官云峰几人太紧,遂一同举着兵刃冲过来护着上官云峰他们,一时之间,契丹士兵和上官云峰等人在界碑两边形成了对峙。

小五朝契丹士兵大声喊:“你们要冲过来吗?”一边挤眉弄眼的挑衅契丹人。

契丹将官几步走出人群,看着眼前这些灰头土脸的汉人们站在界碑另一边,一脸的愤怒:“你们赶快过来,我保证不伤害你们!通过宋国的官府我一样可以缉拿你们回来!”

上官云峰等人一言不发徐徐向后退去,“站住!”后面的宋国巡逻官兵大声喝止。人们转过身来,纷纷喜道:“我们是宋人!我们是大名府人士!”

为首的宋国将校警觉的望着人们:“你们是干什么的?”

“见过大人!在下上官云峰,大名府上官氏,原本去辽国经商贩卖,不想中途遭到契丹人打劫,故而逃回至此!”上官云峰一面说着,一面向青年兵曹拱手施了一礼。

“哦?如何证明身份?”

上官云峰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本子,上面写着‘大名府上官氏族谱’,他递给宋国将校:“这是在下家族的祖谱!”将校看了看族谱,又上下打量着众人,依旧迟疑未决。

上官云峰这才意识到族人们很多身上穿着契丹那边的皮袄,羊毛背心,忙道:“我等为了返回大宋在塞外流离奔波,只能弄些契丹人的衣服来穿上遮寒。”一边说着,一边从行囊中取出一锭银子和一块美玉吊坠走向将校。

到了面前,上官云峰轻声说道:“此玉乃西域特产,我等经商所得。”拿着银子和美玉吊坠的手反着遮挡,轻轻地朝将校胸前一送,那将校起初看到上官云峰取出东西时心里就想着这事,顿时会意,立刻暗自用手接住了,不动声色的揣进了怀里。

上官云峰尚只有十八九岁,竟然也懂得这世间不二的法门,其实在辽国漠北启程前,叔父上官陆生专门教过云峰这一计,大千世界,朗朗乾坤,最终能够把握住万人心意的只有这黄白之物。上官云峰见追兵就在界碑那边望着,一旦边关双方互相通气,那就非常麻烦,舍财消灾,尽快过关才是上策,所以立刻用起了叔父传授的这一秘计。

将校收了好处,立刻就发话了:“先随我进关,不得妄自走动,边关内还须进行核查!”

“多谢大人!”上官云峰遂一施礼,心想:这就进关了,叔父教的这招挺管用啊!以后遇到难题还要多用用。

将校将手一挥,身后的巡逻士兵收了长枪,于是族人们被宋国边关的巡逻队押送着向雁门关走去。

契丹将官抓着刀柄,怒不可遏站在界碑那边唾骂,少顷带着契丹士兵离去。

人们来到关前,见那雁门边关雄踞勾注山上,城楼巍然凌空,高大雄伟,一幅‘宋’字的旗帜正在城门楼上空飘扬。两侧山丘夹道,只有一条驿路通到关口;侧面的山脊长城蜿蜒起伏,随着两侧丘陵绵延开去。

“果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众人感慨道。山间地势险要,只有一道雄关可以通行,好似夹子牢牢地卡在咽喉要处,此地兵势险要不言而喻,雁门关为成为大宋边关九塞之重。

历朝历代都借助雁门关展开有利的防御,抵抗着匈奴与突厥经年入侵。到了宋朝,契丹骑兵在这里也屡屡受挫,最著名的就是大将杨业三千步兵大破十万契丹骑兵的雄壮战绩。公元980年3月,宋辽之间爆发了着名的雁门关之战。是役,宋军主将杨业用以步兵为主体的3000兵力,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帝国十万铁甲精骑。杨业亲手射杀辽军统帅驸马侍中萧咄李并生俘其副帅李重海以下数千人,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史书记载,在杨业射杀萧咄李后,辽军尽管已经溃退但并没有受到大的损失。这时,宋朝山西驻军最高统帅潘美率一万五千重甲骑兵赶到,正是这支骑兵给了辽军最后一击,才能最终取得如此大的杀伤效果。

话说回来,再雄壮险要的边关都会失守,真正能够打败守关者的还是自己,当自己内部腐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时候,什么样的雄关都会轻易被击破。

众人一进雄关,上官云峰已经泣不成声,多年来在漠北的流离,家族仇恨的长期积压,叔父年年的教诲与嘱托,都让他年纪不大已经承受了诸多的压力。如今,回到了大宋的疆土,心里顿时有一种释放感。众人见状,亦随之感伤,纷纷拂泪。

将校当晚将他们安顿在一处军营内,只待次日边关核查完毕即可放行。

※※※※※※※※※※※※※※※※※※※※※※※※※※※※※※

次日的清晨,姑苏城的天气微凉,柳习俊独自一人在沧浪亭中闲逛,他沿着长廊缓步而行,但听得墙外檀板轻敲,清澈入耳,伴随着节拍,一个少女用着委婉而清透的声音轻轻吟唱道: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

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

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这一曲江浙小调乃是“黄金缕”。黄金缕有个奇妙的典故。相传宋朝司马槱(you)在洛下的时候,白天睡觉之时,梦到一个美貌的女子歌唱道: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司马槱十分喜爱这几句,问女子何人,女子曰:西陵苏小小也。又问何曲?女子云:是《黄金缕》。随后又说:‘后日你我相见于钱塘江上。’后日,司马槱去钱塘上任幕官。在办公场所的后面,发现南齐苏小小之墓。当时的秦观为钱塘尉,得知此曲缘由后,惊讶地说:“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于是二人前往苏小小墓拜之,秦观并为之续词,后面所续云: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于是,一首分做两段的黄金缕就巧妙地合成了。

不到一年,司马槱得疾,乘船去河塘散心,夜间,船夫发现司马槱与一个美人在船上,船夫正要上前打招呼,突然船尾起火,结果去船尾后发现司马槱已经因为疾病而死了。

却说回这首词,其前后意境确实有些不一致,但是整体感很强,并以优美的意境和音韵,被民间广为吟唱。“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且道那一曲小调唱罢,柳习俊便直愣愣站在那里,心里不禁感伤道:再过十日便是中秋祭月了。眼中不禁浮现出一位清丽秀美的女子倩影,这女子年方十八,弯月眉下秀眼如水,那就是第一次见面就令他心情荡漾,魂系梦牵的杭州姑娘苏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