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奇门遁甲演义
11254600000020

第20章 :仙山双姝

族人们纷纷回首望去,只见两侧的山坡上纷纷尾随来两股狐狸,皆有数百只。

昨夜,大火被风一吹,火势反向而去,遇到之前过火的地面,没有多久就熄灭了。但是过火的地方滚烫,让众多狐狸不敢再追,可是还是一批狐狸聪明地从两侧山坡迂回跟来。

众人极其疲惫,眼见着狐狸从山坡下来逐渐逼近,人们只好操起了兵器准备应战。忽听远处公鸡喔喔打鸣,那些狐狸突然停下了脚步,霍然狐狸群掉转方向向原路返回而去。

“怪哉!公鸡一打鸣,狐狸就跑了!”见到狐狸群退却的身影,小五惊奇的说道。

上官云峰因为叔父教授奇门遁甲多年,对这些诧异的现象有所思考:这两天的异常现象显示,狐狸莫名其妙攻击人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首的狐狸被墓穴里的女子给鬼上身了,女子虽然亡故,但是生前必定遭遇不测,所以怨气太重,于是对人们进行一种变相的报复,这山谷狭长幽深,阴气凝聚,助长了女子的力量。方才公鸡打鸣,正是阳气初生,阴气消退的征兆,所以狐狸清醒过来立即退却。看来,原本狐狸是不伤人的。

思忖到这里,上官云峰不禁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竟然遇到这般诧异的事情,还教孙黑子丧命狐狸之口,想必此前在山谷里发现的几具尸骸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死去的。究竟墓穴的女子是何来历,因何而死呢?

人们躲过眼前一劫,放心的大步向前,只见不远处隐约是几间农舍,人们便走过去准备讨口吃的,顺便歇息一下。

来到最靠近田间的一户人家,一位族人上前叩院门,天刚蒙蒙亮,叩了十几次,方才听到里面有动静,一位老丈披着毡衣推开了屋门朝外面问话:“谁啊?”

居然是汉人,众人闻听一喜,族人立刻回道:“老丈,我们是汉人,路过此地,迷了路,可否讨口水喝。”

老伯犹豫着朝外面看,天色昏蒙,并不曾看得清楚。

上官云峰上前回道:“老丈!一大早打扰,多有冒失!我等乃是大宋子民,刚刚从山谷里出来,不曾想迷了路,不得已扰了老丈。”

老丈听得外面彬彬有礼,便走出来,推开了院门。一见众人灰头灰脸,拿着兵器的模样,立刻吓了一跳,想要立刻关上院门。

上官云峰上前一把按住门:“老丈莫怕!我们都是汉人!我等路过深山,不得已带了兵器防身,老丈可否和我们说上几句?”

老丈见门被按住,只好说道:“你们此去何地?”

“我们此去雁门关,敢问此地是何处?”

“这一带为朔州管辖,此地乃山阴地界的葫芦口,你们方才出来的这一带属于太恒山的支脉。”

“万山之宗尊北岳?!”上官云峰说道。

老丈点了点头:“正是!真宗封北岳为王想来也不过是六七十年前的事儿!可惜,这些都不是大宋的地界了!

上官云峰听老丈这么一说,顿感彼此距离有了亲切之感:“听说张果老真人就是在这恒山之中修道成仙的!可惜北岳十八盛景已经是辽国的风景。老丈,我等这次正是回归大宋!”

“哦!听你说去雁门关,我想着就是这么回事!可是私闯雁门关,被契丹士兵发现可是要砍头的!”

“老丈见多识广,可否指点晚辈一二。”上官云峰一拱手。

“从这里一直朝南走,大约六十余里就是雁门关了!却说这葫芦口原本只是出山谷的一条间道,有两年没人走了,你们怎么找到那里的?”

上官云峰于是把昨晚的遭遇,以及如何到了这儿,简单的讲述给老丈。

老丈皱着眉头,点了点头道:“这是你们命大!头三年前面村子里有两个进去打狐狸扒皮子,结果都没回来,也没人敢进去找。按理说狐狸是不伤人的,可是这山里面的狐狸一个个像似中了邪,据说前面出山谷的谷口有一个村子曾被那些狐狸围住,人们躲在屋子里都不敢出来,听说咬死了四五个人,还叼走了个孩子。”

听到老丈这么一说,众人不由一惊,心道:孙黑子不就是被咬死了么。

上官云峰见老丈果然久居此地有几分见识,遂再问道;“老丈,山里面据说有座坟墓埋了个女子,可曾听说?”

“以前是有听说过这回事!据说那女子本是大宋国一户私贩家的小女,后来随她父亲在雁门关一带私贩茶叶时喜欢上了一个契丹人,再然后那女子就随契丹人嫁去了大同,结果没等大婚之日就突然死了,不知为何特地将墓地埋在了山里面。”

上官云峰与众人在那听得入神。老丈忽道:“你们想去雁门关,可以装作私贩试试,两边的兵卒对私贩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你们瞅准机会就混过雁门关。”

上官云峰闻听亦喜,于是老丈又如此这般教了一番。

当下老丈提供了饮水和一些干粮给大家饮食,众人又擦了把脸,上官云峰不便打扰老丈,便留下了一锭银子作为答谢即刻启程。

众人一路上沿着田间小路,一直走到官道之上,已经是中午时分。人们困乏异常,为了躲避契丹官兵的追查,人们躲进了路边的一处山坡后面休息。人们正在迷迷瞪瞪间,忽然官道之上一阵急切的马蹄声传来,马蹄声音隆隆,足有上百匹快马奔驰,人们纷纷被惊醒。上官云峰轻轻趴在山坡上朝声音来处观看,只见一彪契丹马队人员齐整,刀枪鲜明,一路从官道南下而去。

上官云峰心中动了一下:追捕我们的契丹人应该也是从这条官道南下,我们可要小心。不若白天睡觉晚上行路。

众人于是按照云峰的要求尽情睡去,等到夜幕降临在出发不迟。

※※※※※※※※※※※※※※※※※※※※※※※※※※※※※※

话说陕州地界,在依傍长江的重山之中,山间清笛清幽而高扬,伴随着山间的溪水潺潺流淌,编织成一曲崇山之间浪漫情话。却见一座大山兀地孤起,此山石笋高标,孤峰相峙,拔地耸立,有健笔凌云之势。此山乃山中之险的天柱山。

山腰的间,秋枫红叶掩映下,一座写着‘上善若水’四个大字的石亭时隐时现。一位白裙少女正在石亭内的石阶席地而坐,少女一双杏眼娥眉,姿容甚为秀美,少女仪态安然地悠然吹奏。那一席洁净无暇的白裙就点缀在山间,在巍巍险峰之中显得格外玲珑剔透。山间的风儿不时吹起,撩起了少女的秀发,微乱的发丝掠过少女面颊,凭添了几分无须修饰的朴素之美。

山脚下,一位穿着白裙的窈窕少女背负佩剑正拾阶而上,轻盈上行。少女抬手仰望着距离不远的石亭,伸手捋了一下散发,那副略带疲惫的面容与吹笛子的少女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模样,或者就是姐妹俩。一曲长笛奏罢,山脚下拾级而来的少女已经走到石亭前。

吹笛少女见到佩剑少女来到近前,便收起长笛,朱唇轻启丽质清音地说道:“妹妹何故方才回来?!”

佩剑少女喘息稍定,寻了台阶坐下,带着几分磁性的声音说道:“姐姐有所不知!妹妹我今日什么都没有买到,白白耗费了时辰。”

吹笛少女微微一笑道:“临近中秋,集市应当琳琅满目,何故没有合意的?”

佩剑少女缓了一缓:“姐姐,山下怕是有变!”

吹笛少女见佩剑少女认真的样子,嫣然一笑,遂将佩剑少女手牵起,一起朝山顶攀行,一面走一面说道:“还有让妹妹紧张起来的么?且说来听听!”

佩剑少女踏在一级石阶,忽的停下脚步;“姐姐,前些时候我不是在江上杀了一个过往的客官么?对方找了人手寻仇来了。”

“那又如何?”吹笛少女不解。

“话说天下有真本事的极其罕见,原本我们姐妹也是无所畏惧的,但是这次不同,据说对方的内人找了崂山来的高手,小名唤作兰儿,这不是和我们师父撞到一家了么?”

吹笛少女闻言一愣:“师父亦出自崂山,外人并不晓得我们底细,只有同门人对我们的威胁才是最大的。”吹笛少女复而杏眼一转,自信道:“却也不须忌惮,这么多年过来了,师父与你我今非昔比,又练成了绝技,就算天下所有豪侠好汉都找上来,又能如何!”

佩剑少女望着姐姐,忽地秀眼眉开道:“姐姐说得是!我们自是神仙,何怕许多凡人!”

两姐妹一面说着话一面沿着台阶攀缘而上来到了山顶。

天柱山高峻陡峭,高约数千尺,云雾常年萦绕,三千余级石阶蜿蜒到顶,山顶有三处独立的大石笋,颇有凌云之势,故而又名天柱山为状元峰,因为山势雄伟险峻,天柱山又被尊称为中武当。

两个姐妹上来这峰顶却很平坦,约有数亩见方,一座别致的道观便建在这山峰之上,五六座建筑虽然不多,却配置得十分紧凑,这道观始建于唐朝,后经几次修缮沿用至今。道观中有一眼清泉四季不涸,观门前修有两口水井,名‘阴阳井’,冬天不结冰,天旱水长存,水温一冷一热,奥妙至玄。

从山顶向东极目四望,且见北边,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形成一线水际,那便是长江三峡名胜去处。山脚下流淌着清澈的清江水,水势平缓,泛舟垂钓在清江之上有着说不出的闲趣。

站在道观门前的空地上,姐妹两个足踏青砖相视一笑,霍然,如飞燕般各自腾空而起。姐姐手握长笛凌空转身翩翩而落,妹妹随风而动,宝剑带鞘为之共舞动。

姐妹两个方要落地间,那长笛轻轻击在剑鞘之上,妹妹裙摆旋起转了个花瓣,一只手握住剑鞘,另一只手向外一带,只听得‘唰’的一声,宝剑映着落日余晖拉出,迎风而颤,铮铮做响。姐妹二人长裙迎风飘动,如两位白衣仙子在山巅飘逸长舞。妹妹携着一席秋水撩过,姐姐足尖点地身姿轻悠悠荡起数尺,将长笛与宝剑相交。一霎那,便是金石交汇的清脆悦耳之声,一波波荡漾开来,向群山之间荡漾而去。

有道是:

湖光碎日,零落枫红飘似雪;

浩渺云天,星移斗转贯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