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秋声传
11115600000085

第85章

杨韵馨想了想,觉得她说得也有道理,乃传令升帐议事。上次为蒋晓菲治病的玄骨居士高让,这些天一直客居宝月阁。杨韵馨每次升帐,也都请他参加。待人到齐之后,杨韵馨道:“诸位,今日鲜卑军被迫北撤,我欲趁其立足未稳之际,夜袭彼寨。”李文肃道:“杨阁主,鲜卑军虽退,但其势未衰,敌强我弱,未可轻出。”杨韵馨道:“不然,正因为敌强我弱,所以才要出奇制胜。今晚三更,所有能战之兵,通通随我下山去劫鲜卑大营。”夏维波道:“我军全师而出,倘若鲜卑人分兵袭我宝月阁总部,如之奈何?望阁主三思而行。”杨韵馨道:“管不了那么多了,事到如今,若不孤注一掷,那就只能坐以待毙了,我意已决,诸公休再多言。”众人怏怏而退。

众人回去之后,各自整点兵马,准备出征。不觉天色已晚,红日西沉,四周渐渐地暗了下来。一个孤独的身影,借着夜幕的掩护,从小庐山上飞驰而下,朝东北方向而去。他走了大约有两里多地,来到一株柳树前,从怀中取出一物,将其塞进柳树的树缝里,而后改道向西,又走了两里多地,前面又有一棵柳树,他从怀中取出一物,刚塞进树缝里,忽听得背后一个清脆的声音笑道:“那是什么东西啊?让我看一下。”那人大吃一惊,猛然抬头,眼前一道黑影一闪而过,那人“刷”的一声拔出腰间佩剑,转身一看,见刘梦琳正笑嘻嘻地站在他背后,右手食指和中指间夹着一块写满字的白布,正是他刚才塞进树缝里的书信,在刘梦琳身后不远处还站着一个女子,却是杨韵馨。

微弱的月光斜照在那个神秘人物的脸上,他竟是玄骨居士高让。高让二话不说,挺剑直刺刘梦琳的咽喉,刘梦琳格格一笑,身体如风筝般往后飘出数尺,避开那凌厉的一剑,同时拔出佩剑,架住高让的长剑。二人一来一往,将剑法施展开来,杨韵馨在一旁观战,心中暗暗吃惊,原来刘梦琳与高让使的竟是同一套剑法,此攻彼守,配合得颇为默契,杨韵馨心中纳罕:“怎么琳儿也会使孤魂剑法?”但再仔细往下看,却又发现他二人的剑法并不完全相同,高让的剑法似乎有形无神,空有剑招却无剑意,前一招与后一招之间过渡得颇为生硬,显得有几分矫揉造作,而刘梦琳的剑法却使得如行云流水般圆浑流畅,一招一式随意挥洒,收发自如,剑意连绵不绝。

初时,二人打成平手。但三十招过后,高让的剑法斧凿之痕迹越来越明显,有些遮拦不住。刘梦琳笑道:“你的孤魂剑法是跟谁学的,怎么学得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呀。”高让深吸一口气,剑锋一转,招数大变,剑剑威猛,招招凌厉,杨韵馨素知孤魂剑法以轻巧灵动见长,如今高让使的这套剑法与之大相径庭,可偏偏他每一招使出来又都得心应手。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杨韵馨当然看得出来:高让之前使的剑法根本就不是他的本门武功,他根本就不是玄骨居士。杨韵馨摁住连理双星剑的剑柄,只待刘梦琳稍落下风,便立即上前助阵。忽然,高让一声大喝,剑气将刘梦琳全身罩住,杨韵馨“刷”的一声拔出双剑,刚要欺身向前,只见刘梦琳身形一晃,如鬼魅般飘忽来去,一时之间,眼前也不知有几多人影,高让竟连她的衣角也碰不到一下。刘梦琳瞅准一个空当,随手一剑,正砍在高让的右腿膝盖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口子,高让站立不稳,单膝跪在地上,刘梦琳飞起一脚,正踢在高让的剑柄上,那剑“嗖”的一声飞了出去,刘梦琳从高让的背后伸过长剑,架在他的脖子上。

杨韵馨道:“高让,原来你是鲜卑人派来的奸细。”高让低头不语。杨韵馨让刘梦琳把剑拿开,然后点住他身上的几处穴道。刘梦琳将那两封信递给杨韵馨。杨韵馨接过一看,第一封是写给拓跋绰的,说宝月阁今晚要倾全力下山劫营,应布下陷阱,等杨韵馨自投罗网。第二封是写给拓跋禄官和拓跋猗卢的,说宝月阁今夜倾巢而出,宜发黑风沟之兵趁虚攻打小庐山。杨韵馨倒吸了一口凉气,道:“好险呐。”她看了刘梦琳一眼,道:“琳儿,原来你才是真正的玄骨居士,你之前为什么不告诉我呢?”刘梦琳笑道:“我听说这里有人冒充我,也是出于好奇,想看看他究竟是个什么目的,所以就先不揭穿他,来个顺藤摸瓜。”杨韵馨道:“真想不到,那个传说中神秘高深的玄骨居士竟然是这么个娇俏可爱的小妹妹。琳儿,这次多亏有你,否则,我恐怕真会死无葬身之地。”刘梦琳道:“我有一计,可以反败为胜。”杨韵馨叹了口气,道:“现在我手里已无可用之兵,你纵有妙计,也不过是画饼充饥。”刘梦琳道:“你没有可用之兵,但你可以借别人之力呀。”杨韵馨道:“借谁之力?”刘梦琳道:“鲜卑人不是有现成的两三万可用之兵吗,你可以借他们的力啊。”杨韵馨奇道:“此话怎讲?”刘梦琳又伏在杨韵馨的耳边低声数语,杨韵馨点头称是。

且说拓跋绰率一万五千人马,移营至小庐山东北三十里处下寨,日落之后,忽收到高让的密报:中原武林已聚集起五六千生力军,北上援助宝月阁,这支生力军现已迂回包抄到大营的北面,今夜就要来劫营,事不宜迟,必须赶在他们到达之前,在营中布下陷阱,等他们来送死。拓跋绰览毕,立即传下军令,命士卒严防大寨南门,于北门虚设防守,让开一条大路,四下里埋伏精兵强弩,待敌军入营之后,从四面合围,将其一网打尽。

再说拓跋禄官与拓跋猗卢率一万人马驻扎于黑风沟,这一日,忽收到高让的密报:中原武林已聚集起五六千生力军,北上援助宝月阁,这支生力军现今驻扎于小庐山东北三十里处,与山上的杨韵馨部互相策应,对驻扎在山脚下的拓跋绰部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可以趁其远来疲惫、立足未稳之际,发黑风沟之兵夜袭彼寨,以解拓跋绰部鲜卑军后顾之忧,此事迫在眉睫,宜速作安排。拓跋禄官览毕,忙请拓跋猗卢来商议,拓跋猗卢道:“如今首领腹背受敌,其势甚危,我等理应速往救援。”拓跋禄官道:“中原武林之中,不乏晓畅兵机之辈,岂会对劫营毫无防备,倘若彼事先设下伏兵,我军贸然深入,岂非自投罗网。”拓跋猗卢道:“我军可兵分两支,我率五千人先往劫营,将军率五千人随后接应,倘若前队被围,将军率后队与我里应外合,定能大获全胜。”拓跋禄官道:“如此最好。”

是夜,拓跋猗卢点齐五千人马,往南进发。三更时分,行至小庐山东北三十里处,果见一座营寨,此营正是拓跋绰大营,拓跋猗卢将手一招,五千人一齐喊杀,拨开鹿角,如潮水般涌入寨中。拓跋绰早有安排,北门的守卫军士,只稍作抵挡便四散逃开,将拓跋猗卢军尽皆放入寨中。拓跋猗卢率军冲至中军大帐,却不见一人一骑,心知对方早有准备,急令退军,忽听得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喊声大震,将拓跋猗卢军团团围住,四下里箭似飞蝗,拓跋猗卢军士中箭者不计其数。拓跋猗卢指挥骑兵左冲右突,拓跋绰军亦伤亡不少。

两军正奋力死战,忽然西北方鼓角喧天,原来拓跋禄官率后队人马前来接应,拓跋猗迤报与拓跋绰道:“不好,他们有里应外合之兵,如之奈何?”拓跋绰道:“将军分五千兵马挡住他们的援军,我率余众围歼寨内敌军。”拓跋猗迤领命,引五千兵马杀出北门,与拓跋禄官的援军一场混战。拓跋猗卢被围在营内,忽听得西北方向喊杀之声大起,知是拓跋禄官的援军杀到,当下军威大振,奋勇厮杀。这四支人马分作两对交锋,寨内寨外各尽死力,直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真是“铁刷刷铜锅,家家挺硬”。

鲜卑军一夜鏖战,折兵万余,直杀到黎明之时,方才认清是自家人马。刚欲收兵回营,忽见南面尘头大起,原来杨韵馨率军从小庐山上冲杀下来,鲜卑军昨夜通宵苦战,已然筋疲力尽,再无力气迎敌,且寨栅壁垒昨夜尽皆被毁,已无险可守。只见杨韵馨背后尘土冲天,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马,鲜卑军无心恋战,且战且走,退至黑风沟寨中,未及关门,已被杨韵馨抢入寨内,拓跋绰等乃弃了营寨,逃回塞外去了。其实,杨韵馨手里不过三千可战之兵,她故意命手下士卒将队伍拉得老长,所有能跑得动的马通通带下山,不管有人骑没人骑,马尾上都系一根树枝,故此尘土冲天,也亏得她有如此胆量,鲜卑人见她始终在后面穷追猛打,只道宝月阁真来了强援,这才不战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