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秋声传
11115600000034

第34章

杨韵馨又获全胜,收兵回营。她私下里问辜仁恪道:“慎达,当年宋楚两军战于泓水,宋襄公待楚军列成阵势之后再战,结果一败涂地,今日情形与之相似,为何我军不败反胜?”辜仁恪道:“鲜卑军仅用八天时间赶了十五天的路程,必然疲惫不堪,但其锐气尚在,如果他们拼着这最后一口气与我军决一死战,胜负尚难预料。但是他们休息片刻之后,锐气已散,一根绷了八天的神经,一旦松弛下来,整个人就会散架,除非是一流内功高手,否则至少要有两三个时辰方能复原,这个时候再以养精蓄锐之师掩杀过去,可事半功倍。”杨韵馨道:“原来如此。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还回系舟山大营去等拓跋绰出寨抢粮吗?”辜仁恪道:“不等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现在形势已经变得对我们有利了,可以速战速决。”杨韵馨道:“你的意思是强攻拓跋绰大营,你就不怕他做困兽之争吗?”辜仁恪道:“当然不能强攻,拓跋绰现在还不知道拓跋猗卢已经全军溃败,咱们可以假装腹背受敌,弃寨逃跑,诱他出击。”

次日,有探马报与拓跋绰道:“敌军一夜之间不知去向,系舟山前只剩下三座空寨,粮草辎重都还留在营中,却不见一兵一卒。”众将奇道:“敌军屡获全胜,为何反要弃营而走。”拓跋绰笑道:“他们走得如此匆忙,定是东路拓跋猗卢将军迂回到了系舟山的正北面,他们怕腹背受敌,这才弃营而走。”当下命大将阿普沙率五千轻骑出营追击敌军。

阿普沙率军一路翻山越岭,深入系舟山腹地,忽见从正北面山坡上转过一支人马,也是鲜卑军衣甲旗帜,约有三四千人,阿普沙喝道:“来者何人?”对阵主将道:“我乃拓跋猗卢将军麾下大将莫里尤,你是何人?”阿普沙道:“我乃中路军先锋阿普沙。你们怎么会在这里出现?”莫里尤道:“昨日我军在系舟山之北大破匪军,敌军往东溃逃,我军一路乘胜追击至此。”当下两军合兵一处,莫里尤将阿普沙引入一条山谷,忽听得一声炮响,左有杨韵馨、肖文辉,右有王皠、李文肃,各引一路人马从山坡上居高临下,冲杀下来,莫里尤大喝道:“我乃宝月阁一堂堂主马清。”阿普沙措手不及,被他一刀斩为两段。乔装成鲜卑军的武林人士一起动手,如砍瓜切菜一般,鲜卑军突逢变故,又群龙无首,一时方寸大乱,交战不到两刻钟,已有三四千鲜卑军毙命,余众见两头出口都被敌军堵住,逃生无望,尽皆投降。

辜仁恪对杨韵馨道:“快,乔装成鲜卑军,慌称阿普沙将军得胜回营,一举攻入拓跋绰大营。”杨韵馨依计而行,从宝月阁的喽啰中挑出一个虬髯大汉,将其易容成阿普沙的模样,又取出绳索,将杨韵馨、肖文辉、王皠、李文肃一干人等的双手尽皆反绑在背后,打个活结。

众人上了马,径直往拓跋绰大营而来,初更时分来至营门外,先有探马报与拓跋绰,道:“阿普沙将军深入系舟山追击敌军,大获全胜,生擒匪首杨韵馨。”拓跋绰大喜,当下大开营门,亲自出寨迎接。杨韵馨等人挣脱束缚,以得胜之师、破竹之势掩杀过去,众人越过战壕、拨开鹿角,如蛟龙入海一般涌入拓跋大营,鲜卑军毫无防备,夜色中只听得喊杀之声铺天盖地,也不知有多少敌军冲入了自家营寨,兵无斗志,将无良谋,阵脚大乱,溃不成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盈沟。

此一役,鲜卑军共折损万余人,其余士卒也顾不得应敌,各自设法逃生。拓跋绰不及披挂,幅巾单衣上马,仅率千余人死战得脱,抄小路往雁门关而去。宝月阁夺了拓跋大营,尽获其金帛旗帜、马匹军械,并救下被鲜卑军掳到营中的百姓三千余人,辜仁恪径直闯入拓跋绰的营帐,翻箱倒柜四下寻找,杨韵馨亦随后而入,奇道:“你在找什么呀?”辜仁恪道:“兵符。”少时,辜仁恪搜出东西两路鲜卑军的兵符,递与杨韵馨道:“西路鲜卑军上次溃败之后,尚有万余人驻扎在汾水西岸,东路鲜卑军的拓跋猗卢部已经被彻底击溃,但拓跋猗迤部还有两万余人活动在范阳、上谷一带,你可速遣精明干练之人,化装成鲜卑传令官,持此兵符分别到拓跋禄官和拓跋猗迤的军中,假传拓跋绰军令,就说中路军危在旦夕,命其火速赶来增援,宝月阁此时正在全力攻打拓跋大寨,后方极度空虚,只待援军一到,就可里应外合,大获全胜。”杨韵馨笑道:“对呀,先假传军令,诱其千里迢迢赶来增援,再在中途伏击他们的援军,强似面对面的与其硬拼。”辜仁恪道:“你先把汾水渡口和青松谷的守军都撤了,待拓跋禄官部渡水渡到一半时再出击,可事半功倍。至于拓跋猗迤部,你先不要惊动他们,待他们过了太行山进入并州之后再动手,一来他们长途奔袭之后,必然疲惫不堪,二来并州多山,骑兵优势难以发挥。”杨韵馨道:“哦,我知道了。”

却说拓跋禄官自汾水大败之后,整顿残兵败将,列于汾水之西,欲联合中路鲜卑军前后夹击宝月阁,但一直未能与拓跋绰部取得联系,故而未敢轻举妄动。这一日,忽有拓跋绰传令官持兵符来见,言宝月阁正全力围攻中路军大寨,情势危急,请速往增援。拓跋禄官见了兵符,深信不疑,与来人约定,今夜暗渡汾水,偷袭敌军之后,又命传令官告知拓跋绰,届时里应外合,夹击敌军。

是夜,风清月朗,拓跋禄官整点兵马渡河,比及人马约有五成上到对岸之时,忽听得一声炮响,北有李文肃、王皠,南有肖文辉、夏维波,中有杨韵馨,三路人马呈弧形合围过来,鲜卑军在东岸立足未稳,见敌兵忽至,未曾接战,先已气馁,尽皆转身,蜂拥下船,此时尚有半数鲜卑军不曾上岸,岸上水中,纷乱如麻,你推我挤,溺水死者,不计其数。杨韵馨又从背后催兵掩杀过来,两军接战未及一刻钟,鲜卑军即全线溃败,非死即伤。舟中士卒,有会水的勉强逃得性命,不会水的都溺死于水中,大小船只连同全军粮草辎重被宝月阁尽数夺去,拓跋禄官急切间无计可施,只好脱去战袍,换上普通士卒的服饰,趁混乱之际从小路逃脱。杨韵馨又获全胜,收聚众军,仍回系舟山大营,只等东路拓跋猗迤的援军到来。

且说拓跋猗迤率部两万余人正驻扎于范阳,忽有拓跋绰传令官持兵符至,调其往并州增援中路军,又言拓跋禄官部已先去了,请他率所部兵马火速前往会合,拓跋猗迤寻思:“既见兵符,理应受命,可是范阳与系舟山相距千里,目前我军中粮草辎重及金帛战俘颇多,弃之不舍,不弃又必然约束行军速度,延误战机。”犹豫良久,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法:分一半军士轻装先行,自己率余众押着粮草辎重随后而来。

鲜卑前锋兵马昼夜兼程,这一日进了系舟山,沿山路往西南行去。行到中途,忽闻一声梆响,伏兵四起,两侧山崖上巨石如雨、乱箭如蝗。鲜卑军欲待回马,哪里来得及,上万骑兵,除百余人奋力冲杀,得以走脱,其余尽皆死于山中。

杨韵馨回顾辜仁恪道:“这只是拓跋猗迤的前锋兵马,他们的后队尚有万余人,据探马来报,他们刚刚过太行山。我们下一步怎么办?还是继续守在此处等他们来自投罗网吗?”辜仁恪道:“前锋兵马受挫,拓跋猗迤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而且其他几路鲜卑军都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也会很快传到他的耳中,不出三日,他定会率部向雁门关的方向撤退,我们不能再等了,必须火速追击,赶在他出关之前将其所部击溃。”杨韵馨道:“你不是说兵法有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吗,为什么这一次又要火速追击?”辜仁恪道:“此一时彼一时,兵法这种东西是要懂得活学活用的,当初在系舟山之南,我不让你强攻拓跋绰的大寨,那是因为他们的归路已经被你切断,你再要苦苦相逼,他们就会抱定必死的决心与我军同归于尽,必然以一当十,这也就是兵书上所说的‘置于死地而后生’,那我军就会完全处于劣势;而如今拓跋猗迤部势穷力孤,未战先怯,必然归心似箭,不堪一击,而我军屡战屡胜,兵锋正锐,此时以得胜之师,尾随追击惊弓之鸟,纵使不能全歼敌人,亦可大获全胜。”杨韵馨道:“好,我这就去安排,待粮草辎重集合完毕,立即出征。”辜仁恪道:“不行,兵贵神速,不能携带粮草辎重。”杨韵馨道:“不是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吗?不带粮草怎么打仗。”辜仁恪道:“鲜卑军的行军速度,你是领教过的,等到你把粮草备齐时,人家早已出关了。你精选五千轻骑,每人自备三日口粮,务必在三日内赶上并彻底击溃拓跋猗迤部。”杨韵馨道:“好。”辜仁恪又道:“还有,这几日一定会有不少鲜卑散兵前往投靠拓跋猗迤,你可精选百余名武林高手,换上鲜卑士卒的衣甲混在其中,以为内应。”

杨韵馨依计而行,命肖文辉、夏维波率百余名武林高手,伪装成鲜卑士卒,前往投靠拓跋猗迤,自己亲率五千轻骑亦随后起程。本来鲜卑军的行军速度远远快过宝月阁,但此时携带大批粮草辎重及掳掠来的百姓,行军速度不免受其影响。宝月阁一方倍道兼程,行了两日,于第二日夜间初更时分来至鲜卑军营地。杨韵馨将手一挥,五千轻骑分两路向鲜卑大营掩杀过去,肖文辉、夏维波等人又在营中放起火来。鲜卑军虽然彪悍善战,但毕竟从范阳昼夜兼程赶到并州,行了上千里路程,疲惫不堪,此时刚刚歇下,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宝月阁行军竟会如此神速,杨韵馨率众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过来,数千鲜卑士卒黑夜中尚未辨明东西南北,就已糊里糊涂地做了无头鬼。

拓跋猗迤正在帐中看书,忽然帐外大乱,他从喊杀之声中料定敌军必有里应外合之兵,心知营寨难以固守,急忙披挂绰枪,飞身上马,来至中军“帅”字旗下,指挥千余名亲兵,摆成一个凸弧阵形,以盾牌为前列,弓箭手居其后,暂时挡住了杨韵馨的攻势。杨韵馨见拓跋猗迤与自己近在咫尺,不禁技痒,又想单刀直入,来个擒贼先擒王,但她怕又挨辜仁恪的骂,只好忍了下来。连她自己也觉得奇怪,她身为雄踞一方的武林霸主,怎么会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如此忌惮呢。殊不知后世的唐太宗贵为九五之尊,也对魏玄成心存忌惮,这也就是古书上所说的诤友。

鲜卑败军被主帅的气概所折服,趁此间隙,一队一队依法度往北撤去,至于粮草辎重及掳来的百姓就顾不得带了。此一役,共歼鲜卑军六千余人,亏得拓跋猗迤指挥有方,才保住最后三千精锐铁骑。辜仁恪驻足叹道:“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拓跋猗迤真乃将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