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11021000000008

第8章 挣脱陈旧过去,开创崭新未来(3)

最后,老教练直视塞萨尔的双眼:“看着我,孩子!你早就应该是冠军了!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用你那双上帝赐予的独一无二的双脚,从最后一名开始,超过所有的人,第一个冲过终点!”

就这样,塞萨尔最后一次站在了熟悉的5000米场地上,穿上对他来说永远也不合适的跑鞋,听着熟悉的发令枪响,然后依然自信地领跑着所有的选手。

赛程过了2/3,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退出比赛,而是故意放慢了脚步,看着所有的选手从他身边跑过。等到成为最后一名,他却突然地笑了!

塞萨尔微笑着用手指,指向贝托教练所在看台。然后开始加速地奔跑!一个、两个、三个……在还剩下最后一圈的时候,塞萨尔的前面只剩下了两个人,其中包括已经目瞪口呆的队友。

塞萨尔使出了最后的力气超越了队友,追赶他最后的一个目标。终于,两个人几乎并肩冲过了终点,塞萨尔由于一个手臂的优势赢得了冠军!

冲过终点的塞萨尔,由于被对手绊了一下而摔倒在场地上。他的双腿不停地抽筋,连走路的力气也没有了。最后在全场观众的欢呼声中,塞萨尔被工作人员抬进了医务室。后来,他被送进了医院,连最后的颁奖仪式也没有参加。

但是,金牌还是第一次被他握在了手中。

如今,从美国学成归来,担任巴西国家青年田径队顾问的比拉·塞萨尔,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记忆犹新:“贝托教练说得没错。当然,我也很酷地做到了,不是吗?……今天。我要让更多的孩子明白,人人都可以创造奇迹!重要的在于你敢不敢超越一个又一个目标,释放你所有的潜力!我相信这一点,所以我做到了!”

如果我们都相信塞萨尔的话,那就打破自我的限制,走出舒适区,发挥无穷的潜力吧。

似乎,我们每个人都已经习惯了给自己一个定位、给自己一种限制,凡是超过了这个限制之外的事情,我们似乎就很“聪明”地学会躲避和知难而退。这种做法,其实无异于提前给你的墓碑上写上了“平庸”的墓志铭。

假如你感到自己需要改变,虽然压力很大,可能难以承受,但是,你一定要咬牙坚持下来!其实哪怕是小小的改变,也能把你从大量的困惑中解救出来,让自己的“工作胃口”感到一丝饥饿,给自己带来一种全新的真实体验!

不要为你自己的过去沾沾自喜或悲痛欲绝,所有的“过去”都替代不了“现在”,你所要把握的是“现在”,同时要看重的是“未来”;如果只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而不能自拔,最终你不仅会失去“现在”,“未来”对你来说也会非常渺茫。

所以,当你也能像卡许一样不再沉醉于过去,从现在的每一点每一滴做起,你就是一个全新的你,你将创造的价值会让你自己也觉得惊奇。所以,放开你被过去束缚的绳索,任由自己的心去无限遐想,将一切美好的想法都化为一个行动来对待世界。

守旧的期限

回顾微软的创业和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这句话足以说明了微软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并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受人敬仰的公司之一:

1974年,第一台个人电脑Altair的诞生,引起了哈佛大学在校生的比尔·盖茨的注意。当时,盖茨就敏锐地看到了无限的商机以及电脑发展的趋势。为了不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比尔·盖茨毅然中途退学,与校友保罗·艾伦共同开始创业。

1975年,盖茨和艾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也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微软(Microsoft)。不过,最初的几年,微软一直在一家汽车旅馆的地下室里运营。

1980年,微软为“蓝色巨人”IBM打工。为其推出的新型个人电脑开发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段艰苦的时期。所有的微软人整天都在为这件事奔走忙碌,但是IBM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规矩自然是特别多。为了保密,盖茨和同事们都被IBM统统“囚禁”在西雅图国家银行的一间小屋子里搞研发。尽管如此,IBM还是不放心,又派人送来了保密锁,要求整天不许开门。于是,在没有窗户和通风设备,室温高达38℃的小房间里,微软人迈出了走向辉煌的第一步。

也许,正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工作的经历,才使得盖茨和微软得到了磨练和成长。结果,盖茨和他的同事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打赢了这场硬仗。期间,微软还编出了著名的MS桪OS系统软件。

1981年,电脑界划时代的新型个人电脑IBMPC机正式问世。在这场合作中,微软也水涨船高,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随着IBMPC机的大卖,微软的MS桪OS及系列相关软件迅速走俏。与此同时,随着兼容机的发展,微软的软件不仅应用在IBM的电脑上,还广泛应用在了各种兼容机上。于是,微软进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业务量一下子扩大了数十倍。至此,微软公司开始在美国软件界扬名。

但是,盖茨和同事们都很清醒,因为他们深知行业竞争的残酷性:任何公司都有可能获得暂时的成功,但是更多的时候面临的还是可怕的危机和失败的阴影。更何况,IT行业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会是血雨腥风、异常惨烈!

盖茨说:“我们只不过才刚刚开始,微软需要不断地挑战。”

1983年。微软公司推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软件。视窗(Windows)。这种可视软件,能够在MS桪OS操作系统下的PC机上使用。

尽管当时的视窗软件并不完善,因为经常出现问题而备受冷落。但是,微软毫不泄气继续努力。相继推出了Windows1.0版和2.0版,虽然最后都反响平平。

1990年,在卧薪尝胆7年之后,微软终于推出了Windows3.0。这个成熟的窗口软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Windows3.0不仅是一个升级版本,更是可视软件的革命性突破,它使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在画面上工作和娱乐。

到1991年底时,这一操作系统在全球93%的个人电脑上得到了应用。Windows3.0的问世,把微软公司推向了新的成功。不过,真正的成功者,是永远也不会停止改变和创新的步伐的。

1995年3月,微软公司接着推出了Windows95,给全世界带来了新一轮的震撼体验。Windows95是全世界第一个完备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从此以后,即使对计算机技术一窍不通的普通人也可以轻松自如地使用电脑,并且无须再记一大堆纷繁复杂的DOS命令。Windows95的巨大成功为微软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整个1995年,全球共卖出了6000万套。

如日中天的微软并没有高枕无忧.此时的盖茨清醒地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和紧迫:一场互联网“抢滩登陆战”即将打响!

90年代初,互联网由无足轻重的个人网络,摇身一变而成为全球性范围内的WWW万维网。1995年时,互联网的发展势头那可是“野兽凶猛”,让人无法忽视。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已经对微软构成了威胁。当时有2000万人早已不再使用微软的软件,改在网络上“冲浪”。

更糟的是,在太阳微系统公司所开发的编程语言Java的推动下,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式平台正在迅速崛起,对视窗在个人电脑上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如果微软公司不去管它,只是埋头卖自己的软件,很有可能丧失软件巨人的统治地位。太阳、网景、甲骨文、IBM等公司都跃跃欲试,互联网是它们重新洗牌、排座次的好机会。

在这种情形下,微软公司果断地发出了进军互联网的总动员令。1995年底,微软公司宣布将生产网络浏览器、网络服务器,并对微软公司现有的程序进行网络化,甚至不惜代价地购买了太阳公司Java语言的许可证。

从那个时候起,微软总部的每个人,都在公司的每个角落里进行着网络项目的研发工作。不久,微软推出了浏览器软件。互联网络探索者,并采用捆绑式营销,迅速打败了互联网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网景公司,占据了市场的垄断地位,取得了互联网战役的完胜。

如今的微软公司,已经成为了业内名副其实的“软件帝国”。除了主宰P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还将业务扩张到了个人财务软件、教育及游戏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商用电子邮件、数据库及工具软件、内部网服务器软件、手持设备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电视、上网服务近20个不同的领域。

这一切成功都要归功于微软人骨子里的危机意识!

正是心中永远悬着的“18个月”。让微软永远不会安稳地躺在“软件老大”的位置上睡大觉,而是不断的“削足适履”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如今,面对着互联网搜索网站的“后起之秀”goodle,微软再一次开始了新的“霸主保卫战”。不管最后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再来听一下盖茨的“警世之音”吧,同时也要将这些话时刻牢记在心:

“每隔3年我们都要好好审视一下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这非常重要。任何一成不变的公司都很可能遭到淘汰,我们已经有太多的前车之鉴。”

“微软不会永垂不朽。所有的公司都会面临失败,只是迟早的问题。我的目标是使我的公司尽可能地保持活力,那是毫无疑问的。”“公司有一天会毁在我们手里!我们都知道这家公司有一天会毁在我们手里……我们最好提高警觉,在可能引起巨变和真的能推动进步的研究上,我们仍要不断努力!”

解放初期的时候,毛泽东与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有过一次谈话。泽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啊。”周谷城回答:“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呀。”泽东略一沉思,笑着说道:“很好,你说得很好。”

仔细想来,的确是这样。在哲学上,失败与成功,是互相对立、互为因果的关系。但是我们往往只记住了失败时,应该充满信心地从头再来,却很少有人能够在成功时,看到自己身上失败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