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04

第4章 汉王之乱

大明宣德元年八月,新皇刚刚登基不久,汉王朱高煦就联合赵王朱高燧,发动叛乱,意图染指大宝。当时御史李浚在家丁忧将满,汉王派人邀请李浚参谋军政机要。那李浚假意允诺,然后召集合族老小,共同商量如何揭发汉王谋反之事。

族中有人献策,若有都指挥使大人的鼎力支持,莫说揭发汉王谋反,哪怕就地平定叛乱也有可能。那都指挥使与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合称三司,是大明省级政府三大首脑。其中,承宣布政使主要负责民政,提刑按察使掌握司法大权,都指挥使则是地方部队的首脑人物。汉王叛乱,都指挥使必须承担阻挡叛军,平定叛乱的职责,正是首当其冲的关键人物。

汉王藩地为乐安州,属山东济南府,都指挥使衙门在济南。故此,李浚急忙派人前往济南,向山东都指挥使靳荣告知汉王叛乱的消息,请都指挥使整军备战,尽快平定叛乱;同时希望都指挥使发给符验,以便自己可以进京告变。不曾想那都指挥使早已和汉王约定,共同叛乱。

李浚得到消息后大惊失色,立刻遣散族人,又安排母亲大人和两个儿子离家避难,以保李氏香火;自己则易容化名,星夜奔往北京。

汉王得知李浚告密的消息后,勃然大怒,命人即刻搜索斩杀李氏族人,却仅仅抓住几个跑得慢的远房旁支,而李氏亲族早已逃之夭夭,不见踪影;汉王恼怒不已,将那几个跑得慢的倒霉鬼斩了泄愤。

再说李浚星夜疾奔,终于赶到北京城,上得金殿,向皇帝奏陈汉王朱高煦反情。新皇本是仁孝慈善之君,得知汉王谋反之后,却不忍对叔父用兵,便派宦官候泰赐书信给汉王。汉王接到天使来临的消息,不思悔改,竟摆下浩大仪仗,重兵陈列,自己面南而坐,以君王之礼接见候泰,并斥道:“永乐年间皇帝听信谗言,削去我的护卫,把我封到乐安,仁宗也仅用金帛引诱糊弄我,我怎能这样郁郁不乐地长居于此?你回去告诉皇帝,将奸臣夏原吉等人送来,然后再慢慢商议我的要求。”

那候泰非常恐惧,无奈返回北京复命,待皇帝问起汉王所言,候泰竟不敢据实回答,只说汉王不思悔改,以言辞搪塞皇帝询问。

又过了几天,那汉王自思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皇帝派了使者前来,自己这个当叔叔的也不能丢份不是?便派了手下一个名为陈刚的百户,前往北京上疏,并给诸多公侯大臣捎去书信。诸大臣见书信中多有大不敬之词,不敢隐藏,全部呈交御前。皇帝览毕,无奈叹道:“汉王果然是要一心谋反了!”

事已至此,皇帝下诏命阳武侯薛禄立刻整军,随时准备平叛。又急召大学士杨荣、夏元吉等股肱大臣前来商议对策。

大学士杨荣进言,现今天下大定,谋反不得人心,汉王一州之地,兵马粮草皆有不足,皇帝陛下应趁其立足未稳,出其不意,御驾亲征。

皇帝颇有些迟疑;杨荣又反复进言,御驾亲征必定可以鼓舞士气,平叛一战可定;同时也可以极大提升新君的威望,稳定朝纲。

正在皇帝犹豫不决的时候,大臣夏元吉上奏,明确支持御驾亲征的策略,并提醒皇帝不要忘了李景隆的前车之鉴。

皇帝想起李景隆,不由得冷汗凛冽,当即决定以阳武侯薛禄为平叛先锋,有司部门准备粮草军械,御驾亲征。

那汉王起初听说薛禄率军,非常高兴,认为很容易对付。后来得知皇帝御驾亲征,平叛大军士气高昂,心中不由得害怕起来。这时,汉王又受到皇帝致信,其中言道:“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杀,成于伍被。现在大军压境,你只要交出怂恿谋反之人,朕就可免除你的过失,恩惠礼遇与原先一样,不然的话,一开战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当成奇货绑了献于朕,到那时,你后悔也来不及了。”汉王读罢,刚开始还有些犹疑,后来却又不以为然,将书信扔于一边。

平叛大军很快抵达乐安城下。汉王派人向皇帝下战书,约定明日清晨开展。皇帝言道:“两军对阵,死伤颇多;朕心不忍。”当下命大军疾行,驻军乐安城北,包围四门。

众将立功心切,纷纷御前请战。皇帝仁慈,忧心子民,一概不允,但令大军将劝降书信射入城中,又命神机营部队上前,发射神机铳箭,发射时尽力避开百姓士兵,只须震慑叛军即可。

再说那城中叛军,见朝廷大军势大,尽皆恐惧不已。为了脱避罪责,越来越多的叛军聚集在一起,准备抓住汉王献给皇帝。那汉王见军心思变,惊惧交加,便起了投降的心思,又怕城中叛军获知,引发哗变,就暗中派了心腹之人出城,来到御驾阶前,表示痛悔之心,并愿意明日出降,皇帝欣然允许。

当夜,汉王将通谋书信全部烧毁,兵器收归。次日,皇帝移驻城南。汉王准备出城请降,却被下属王斌等人一力劝阻。原来这些人都是谋反干将,如若汉王投降,皇帝念在宗亲,必定不会杀了汉王;但谋反总要有人承担罪责,他们这些人就将逃无可逃,罪不可恕。

汉王也明白这些,不敢过分激怒这些曾经的心腹,担心他们狗急跳墙,便假意回到汉王府,易容化妆之后,偷偷开了城门投降。

汉王投降之后,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将汉王明正典刑。果然,皇帝念在宗亲,不忍加刑于至亲叔父;宣布赦免城中守军之罪,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薛禄与尚书张本留守,然后班师回朝。

返回京城之后,皇帝将汉王父子废为庶人,幽禁在西安门内,还亲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乱一事编写成《东征记》,昭示群臣。逆党王斌等人伏诛,同谋伏诛者六百四十余人,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戍边的计一千五百余人,发配到边远地区的计七百二十人。

同时大赏有功之臣;原御史李浚,因告变有功,皇帝嘉其忠诚,擢升其为正三品的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那李浚上奏,因叛变紧急,家中母亲及亲人尽皆离散;后来叛乱平息,族人回归,但老母逃难途中大病,特乞求回家省亲,然后再上任。皇帝嘉其孝行,特旨恩准,并派遣御医前往诊视,一应所需,皆有宫中支付。

至此,汉王叛乱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