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郎在江湖
10889300000021

第21章 大侠之论

李之郎一时有些尴尬,自己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还真把这里当成金庸武侠世界了。其实他也是有些恶趣味心理,明知道那些武侠小说都是虚构的,却还是忍不住想试探着问一下,这江湖上到底有没有郭大侠等人的传说。此刻得了答案,固然是满足了自己的恶趣味,却又听韩不坏如此问他,心中不免有些窘困。好在他还只是个孩子,嘻嘻一笑,掩了过去,道:“只是偶然看了一些话本小说,多是讲些江湖趣闻,行侠仗义的故事。郭靖等人,皆是书中人物,本以为和史书一般,不想却都是些虚构之作。”

韩不坏闻言,只以为是小孩子家天真罢了,不禁含笑摇头,道:“《汉书》有言,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李公子平日苦读圣贤经典,这些虚构小说不看也罢。若闲暇时偶然观之,可博一乐而已,却是万万不可当真。”

李之郎道:“虽是稗官野史,却也道出了百姓对正义公平的渴望。偶尔读之,可观江湖百态,可鉴民间善恶,可思黎民所想。”韩不坏听了此话,却是有些惊愕,这稗官野史,什么时候能够代表百姓心声了?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民心所向者,只能是圣贤;带领大家奔向圣贤理想的,只能是天子。稗官野史?又算个什么东西?韩不坏虽是江湖人物,但其家族乃是地方豪门,与官府士林也多有纠葛。故此,他的诸多想法,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儒家正统的一些影响。

很显然在他眼里,李之郎的这些话似乎有违圣贤之道,万万不应该出自读书人之口。莫非这妻子故人之子,竟是离经叛道的伪君子么?又一想,这孩子毕竟只有七岁,怎么能有这许多见解?虽是离经叛道,却也应是别人所教,只是不知道这妻子故人之子,堂堂县试案首,被什么人灌输了这许多离经叛道的念头。

假若换个身份来想,韩不坏又有些精神振奋了。稗官野史,在正统理学眼里,可以说是“以文乱法”的,要么嘲讽时政国策,要么讥讽官吏豪绅,就像那些江湖游侠们“以武犯禁”一样,两者最终是殊途同归的一路人。自己也同样是江湖人物,平日在官府士林之中,备受歧视,何曾被肯定过?

“公子可曾学艺?不知师从何人?”这里的艺,当然不是指什么艺术;要知道那个时代的词语还不是很丰富,很多字可能代表多个意思。比如“艺”,可以是儒家六艺,也可能是杂学里的各种工艺技能。每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要放在说话时的语境里来考虑,什么时间的说,因为什么事说的,哪个人说的,前面都说了些什么……等等;而此时此刻,韩不坏所说的这个艺,指的自然是武艺。

虽然侠以武犯禁,但其错在于以武犯禁的人,而不在于武。大明尽管以文立国,文人昌盛,但除了文举,毕竟还有武举不是?学习一些武艺,倒也不算什么离经叛道,而对于韩不坏这些地方豪族而言,家族子弟学些武艺傍身,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在韩不坏想来,李之郎之所以有这些言论,“认同”稗官野史,“同情”江湖侠士,必然是受了别人的影响。这个人,也必然是惯走江湖的人,甚至有可能是正派名士。否则,你若说邪魔外道能够教出一个七岁的理学案首来,那可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但就算是正派名士,谁还能闲的无聊跑到这里和一个小孩子说这些。除非这位正派名士,是李家专门为孩子延聘的武艺老师,故此,韩不坏才会这些问起。

李之郎若是知道韩不坏心中所想,必定也会倍感震惊。这韩不坏果然是久走江湖的人物,不但见闻广博,而且还端的是聪明无比,将李之郎的情况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只有一点错了,那就是他所想的正派名士,并非李家延聘,而是主动上门的。

韩不坏若是不问,李之郎自然不说;此刻既然问起,李之郎却不好拿谎话来欺。虽然江湖中尔虞我诈,但江湖人士行走四方,最重要靠得还是一个信义。江湖人讲究快意恩仇,恩怨分明,你今天欺了他,明天他若得知,那么二人必为仇敌,那就太不值得了。

纠结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李之郎道:“学生曾随父亲外出,巧遇一位江湖耆老,承蒙错爱,传了些粗浅功夫,也讲了些江湖典故。只是家师早已隐世,名号不便宣扬,还请先生见谅。”这话里还是承认自己有一位武学老师了。

韩不坏恍然大悟,竟是世外高人了。早听说江湖盛传各种奇遇,想不到眼前这孩子就有着小小的奇遇了。对于习武之人而言,若能得遇名师,自然是欣喜若狂。毕竟武学远没有文学昌盛,武师人数又哪里比得上儒师?那些传说中的江湖耆老,哪个不是曾经威震江湖的人物?个个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被凡尘名利所诱惑,不为高门世阀所驱使,能见一面得到些许指点就是缘分,何况这小子竟然是拜了师的。

韩不坏虽然精通江湖典故,也知晓许多秘闻异人,此刻却是万万猜不到这孩子的师傅是谁。自己也不能随便要求人家施展武功,以猜测其来历门派,这毕竟是江湖大忌。

“原来李公子竟然是文武双全。只是江湖险恶,人心不古,公子还须以学业为重,一朝科举,光宗耀祖,方是正业。”作为长辈,尽管心中颇有些好奇,韩不坏却还是善言相劝,希望他回归科举正途。

“谨受教。学生自是以科举为重,但科举求官,却也是盼着能建功立业,造福一方。在学生看来,真正的江湖侠士,自当是秉承一颗正义之心,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家师曾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譬如那南宋时期,北方耿京、辛弃疾等人物,聚众起义,反抗金国侵略;再如国朝伊始,梁山诸头领襄助北伐,反抗暴元;还有心怀苍生的丘处机道长,不惧流言,辱身仕元,都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大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韩不坏细细品思,不由得肃容道:“此言实是振聋发聩!令师卓越不凡,憾不能得见一面!公子所言英雄人物皆是我辈楷模。只是江湖宵小众多,大侠却是寥寥,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敢问在尊师眼中,当世人物,可有谁能称得上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