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虎踞梅岭:梅关
10775200000004

第4章 名胜古迹(2)

这里有文天祥所写的《南安军》。文天祥是江西吉水县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民族英雄。1278年,文天祥率领义军在广东省的五坡岭抗击元军,因为力量悬殊,文天祥兵败被俘。

元军统治者因仰慕文天祥的才学、正气,想引诱他投降,把他从广东押往大都,经过梅岭时,他想已快到家乡了,希望自己不投降元而能终埋故里,所以从梅岭开始绝食,诗中“饥死真我志,梦中行采薇”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文天祥这一行动没有实现,因后来被押解的元兵发现了,强行喂他进食,后来他被押到大都后,关在牢里,忠贞不屈,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写下了《正气歌》,不久于1283年就义。

文天祥的《正气歌》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九)陈毅隐蔽处

梅关一带不仅梅花众多,古驿传奇,而且还是座革命的名山。这里有一处景点名为“陈毅隐蔽处”,就是梅关作为革命胜地的见证。

上世纪30年代,在中央红军进行长征之时,陈毅与项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从中央苏区突围,来到梅关一带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当时我军的处境非常不利,在敌人不断的进攻围剿小,陈毅等人需要采取游击战,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展开和敌人周旋。其中,隐蔽住所也是灵活斗争的一部分。

陈毅隐蔽处位于梅岭半山窝,过去这里林莽繁茂,茅草丛生,一派凄凉景象。由于驿道废置,行人稀少,梅岭地势较高,从这里可以察看到大余县城白军的动静,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也是较好隐蔽的地方,所以陈毅选择此处,作为临时住所。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陈毅带领部队,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在此期间他写下了《登大庾岭》《偷渡梅关》和《梅岭三章》等光辉诗篇。

后来,由于叛徒出卖和革命形势的变化,陈毅离开了这个隐蔽处,也离开了梅关。但他隐蔽之处,若干年后却成为了梅关附近的又一胜境——陈毅隐蔽处。

(十)千年古枫

古枫是梅岭一大景观。现尚有三株千年古枫,站立在驿馆前,株株枝杆挺拔、叶茂如盖、郁郁苍苍的古枫大树,高耸入云。

尤其驿馆西侧的那棵古枫,几乎遮住了半个山岭。树高约四十多米,树径两三个人才能合抱;驿馆下边,云封寺前那两棵古枫高近四十米,左右耸立在寺前坪地上,像一对守候着山门的卫士,十分壮观。

古枫是驿道的历史见证,是梅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那蓬勃盎然的生命力,使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咏叹。

元代大司农吕思诚在途经梅岭时写道:

西风百里南雄道,绿树丹枫满意看。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秋发庾岭》诗中写道: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掉,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汤显祖把梅岭秋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梅岭的古枫也和梅岭的梅花一样,与一般红枫不同。一般的枫树到了秋天总是红叶飘,但梅岭的枫树却依然披茸婆娑,只是叶色由青变黄,再转橙红,变紫,一棵树上五颜六色,构成一幅秋风、红叶、夕阳、霜满天的画图,很是好看。

(十一)望梅阁

望梅阁最初建于宋代,原称望梅亭。明天启五年重建,改名望梅阁。

现在的亭子是1990年重建的,位于梅关北部山坡,距驿道25米处,倚石壁而建。阁楼分两层,高6米,底层2.5米,为开放型廊柱式结构;上层西半段为东西向长廊,长约7米,宽4米,两边有栏杆,水泥长凳可供游人息坐,两根红色立柱上撰有对联:

红白花开两样雪

往来人占半边山

入阁正门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书写的“望梅阁”题匾。东半段为双重檐正方亭,边长4.7米,亭柱联为:

珠帘幕卷西山雨

阁道回看梅岭花

在阁楼上,人居高临下眺望,大余县城一带可尽收眼底。蜿蜒曲折的公路、一片片的农田、五里山一带的红土山冈和西华山选冶厂旁的人造沙漠,或像金字塔,或像人面狮身,矗立于丘陵山坡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更有趣的是俯瞰山下漫山遍野的梅林和两旁山上的青松翠竹,使人不禁想起了那《岁寒三友》图,令人赏心悦目。

春落梅枝头,一年一度的赏梅季节到来。早春赏梅,寻访赏梅胜地,领略那缥缈浮动的幽香,疏影横斜的风韵,历来是一种高雅的游乐。

梅岭的梅花有一千多亩。每逢初春,正是满山梅花凌霜傲放之时,可赏梅之千般风姿,可品梅之万种情韵,那树树红梅撩拨得古今多少文人骚客心海涨潮,留下几多诸如“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红梅”的名诗佳句传诵至今。

腊梅花开时节,梅花怒放之时,只见数百亩梅园,秀枝横逸,百态千姿,竞丽争妍,呈现出一派“入山无处不花枝”的景观。游人慕名而来,漫步鄢陵的乡野,犹如置身梅海之中,枝横碧玉,蕾破黄金,分外迷人。

游人登上望梅阁,不仅可以领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宏伟气势,还能看到梅花凌寒绽放,暗香浮动的景象。

(十二)云封寺

云封寺又名挂角寺,原寺在关楼南坡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劈岭、修驿道的功绩。

现在的云封寺,已经迁移到岭北山麓下、古驿道旁。挂角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代禅宗派有个叫正一的和尚,想在大余创寺弘法。于是他云游到广东翁源一个财主家化缘,想施讨些银钱,不料那个财主很啬吝,不但未施舍银钱,还提出了一个使人气恼的难题。他说:“房子这里已新建有100间,和尚若能连基搬去,就算我奉献佛祖。”

和尚正一无奈,只好返回江西,途中碰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吕洞宾见正一垂头丧气而来,便主动问正一:“为何愁眉不展?”

正一如实奉告。吕仙听后便拉着正一,再回到财主家施讨。

那财主见了他们两人,大笑着说:“不是我不肯施舍,只要你们能连基搬去,就算我的施舍。”

吕洞宾这时追问:“不是戏言吧?”

财主哪里知道神仙的功力,立即回答:“决不悔言。”

于是吕仙便作法,把这100间房屋,用根木棍挑起,腾空而飞。

要飞越梅岭关口时,恰好来了另一个和尚,向吕洞宾讨房子说:“你也留一间给我在这里修行吧!”因此,吕洞宾便敲下一间放在南坡空坪上,成了挂角寺。其余99间就放在丫山,成为灵岩寺。

挂角寺有联写道:

挂角何时,偶为岭上主人,犹想像千秋风度

举头欲问,可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万树梅花

(十三)六祖庙

由梅关向南沿驿道下约二百米处东侧有一座建筑精巧的六祖庙,西侧是卓锡泉。这里流传着一段佛家故事。

六祖是指佛家禅宗六相慧能,今广东“南华寺”的开山祖,达摩在中国的第六代传人。相传武则天时,禅宗五祖弘忍圆寂前想在众僧中选一法嗣,于是宣布要每个从僧都作一偈,并许诺:“谁的偈能参透佛的要义,就把衣钵袈裟传给谁,继为六祖。”

因为平时大弟子神秀博得五祖的器重,自以为六祖非他莫属,于是很快便作了一偈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偈公布后,一般和尚都认为他的偈好,点破了修炼的方法。然而,有一个不太识字的和尚慧能,这时却冒出来,针对神秀的偈,也请人写了一偈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后,认为慧能才悟到了佛性,决定把衣钵袈裟传给他。

慧能出身低微,在寺里他只是个打杂的和尚,五祖担心神秀可能不服,日后会加害于慧能。因此,五祖圆寂前,便秘密把衣钵袈裟传给了慧能,并嘱咐慧能马上离开黄梅,南回广东避难,三年内不得出来弘法。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五祖圆寂后,神秀发现衣钵袈裟已被慧能拿走,立即召来武僧慧明追拿慧能。

慧能离开师父后日夜兼程,一天他逃到了大余,投宿在东山寺住了一夜,第二天到了梅岭。正值暑热天气,慧能上到山顶时已精疲力倦,想找点水喝,可是高山之上哪里有水?于是慧能把锡杖往地上一顿,说道:“天不绝吾也!”说也奇怪,他这锡杖一顿,地缝中便冒出了一股清泉。六祖喝后感到甘洌清甜,一身轻爽,正要启程赶路,忽见慧明已经追上山来。自知不是慧明对手,六祖便把袈裟衣钵等物放在一块大石上让慧明拿去。

然而慧明用尽力气也拿不动这些物品。这时慧明也有所感悟,自知不该取这些法物,又见慧能诚实,便对六祖说:“你赶快走吧,后面还有追兵。”然后自己往回走,并对后面追赶的和尚说:“慧能果已不知去向,不必再追赶了。”因此,慧能才从梅关脱险。

日后回到家乡,慧能隐居16年才公布身份。

传说慧明放了六祖之后,也没有回黄梅,而是找了一处山寺,自己修炼去了。

为了纪念六祖在梅岭的这段险遇,后人便在此兴建了六祖庙。

(十四)罗汉岭洗药湖

洗药湖位于梅岭主峰罗汉岭上,占地十余亩。相传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曾带领弟子来这里采药、洗药,所以这里叫洗药湖。在当地有一个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在这里洗过脚,所以当地人又叫它“洗脚坞”。

洗药湖四季常青,气候宜人。特别是夏季气温凉爽,是南昌近郊的避暑圣地。洗药湖地区夏季平均气温极为适宜,此处已建有七家高、中、低档山庄、招待所,总床位达上千多张,成为梅岭风景区的避暑度假中心和会议中心。

在洗药湖避暑度假区的开发过程中,省市领导多次亲临指导。1986年9月1日,中顾委委员白栋材视察山庄,挥毫题词:“有暑无炎在,景风赛匡庐。”老干部方志纯赋诗赞道:

山顶飞鸿洗药湖,洞天福地展新图。

长空一色云霓散,绿嶂千重碧波浮。

翠寺毁余名尚在,梅生去后誉仍孚。

气温适度景尤美,避暑旅游胜匡庐。

洗药湖所在的罗汉岭是梅岭的最高峰,海拔841.4米,雄踞于赣抚平原上。天高云淡,一望无垠,站在罗汉岭上可一览远近的峰峦、林海、田野、河流、道路和村庄,穹千里之目。朝观东方云海日出,暮瞰洪城万家灯火,春赏十里火红杜鹃,夏纳百丈仙台凉风,秋品千峰野果琼浆,冬揽万山玉树银花,更是游人的一大乐事。

元朝末年,诗人符尚仁,携家来罗汉岭避兵祸,赋诗抒情写景,诗中有“云连海岱千山雨,风撼云松万壑雷”之句,描写了暮春的山头景色。

罗汉岭上有洗药湖、熨斗湖、碓口湖、柳树湖、东湖、长湖、蒿笋湖、和尚湖等四十八个湖,分布岭上多处小峰之下,湖随峰转,一湖一景。岭上原有罗汉坛,祀灵官尊者。

罗汉岭有三奇,一奇是不合一般气象学的规律;二奇是有时游人会看到佛光现象;三奇是春秋气温和山下相关不大。云海日出、佛光、雾凇、雨淞,是罗汉岭的奇特景观。

罗汉岭盛产罗汉菜,云雾茶,史料上均有记载。据《新建县志·食货》记载:“罗汉菜出西山香城寺,叶如豆苗,本灵观尊者自西土携至。”又据《西山志略》记载:“罗汉菜一名花菜,又名琼枝,即越中鹿角菜之类,独罗汉坛生之称罗汉菜。陈友谅取以和曲江金花鱼作羹,名王叶羹。”欧阳修有这样的诗:“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罗汉岭还出石鸡、野兔,可烹美味,游人喜爱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