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书读懂顾客心理学
10746100000006

第6章 看清楚顾客惯常的消费心理(1)

解读顾客的消费心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销售人员在推销过程中,充分了解顾客的购买心理,是促成生意的重要因素。顾客在成交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包括对商品成交的数量、价格等问题的一些想法及如何与你成交、如何付款、订立什么样的支付条件等。顾客的心理对成交的数量甚至交易的成败,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优秀的销售人员都懂得对顾客的心理予以高度重视。

由于人的购买行为是受一定的购买动机或者多种购买动机支配的。研究这些动机,就是研究购买行为的原因,掌握了购买动机,就好比掌握了扩大销售的钥匙。归纳起来,顾客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11种:

1.求实心理

这是顾客普遍存在的心理动机,他们购物时,首先要求商品必须具备实际的使用价值,讲究实用。有这种动机的顾客,在选购商品时,特别重视商品的质量效用,追求朴实大方,经久耐用,而不过分强调外形的新颖、美观、色调、线条及商品的“个性”特点。

2.求美心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求美心理的人,喜欢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以中青年妇女和文艺界人士居多,在经济发达国家的顾客中也较为普遍。他们在挑选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本身的造型美、色彩美,注重商品对人体的美化作用,对环境的装饰作用,以便达到艺术欣赏和精神享受的目的。

3.求新心理

有的顾客购买物品注重“时髦”和“奇特”,好赶“潮流”。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中的年轻男女中较为多见,在西方国家的一些顾客身上也常见。

4.求利心理

这是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心理动机,其核心是“廉价”。有求利心理的顾客,在选购商品时,往往要对同类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仔细的比较,还喜欢选购打折或处理商品,具有这种心理动机的人以经济收入较低者为多。当然,也有经济收入较高而勤俭节约的人,精打细算,尽量少花钱。

有些希望从购买商品中得到较多利益的顾客,对商品的花色、质量很满意,爱不释手,但由于价格较贵,一时下不了购买的决心,便讨价还价。

5.求名心理

这是以一种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心理。他们多选购名牌,以此来“炫耀自己”。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阶层,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名牌效应的影响,衣食住行选用名牌,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更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体现。

6.仿效心理

这是一种从众式的购买动机,其核心是“不落后”或“胜过他人”,他们对社会风气和周围环境非常敏感,总想跟着潮流走,有这种心理的顾客,购买某种商品,往往不是由于急切的需要,而是为了赶上他人,超过他人,借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7.偏好心理

这是一种以满足个人特殊爱好和情趣为目的的购买心理。有偏好心理动机的人,喜欢购买某一类型的商品。例如,有的人爱养花,有的人爱集邮,有的人爱摄影,有的人爱字画,等等。这种偏好性往往同某种专业、知识、生活情趣等有关。因而偏好性购买心理动机也往往比较理智,指向性也比较明确,具有经常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8.自尊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顾客,在购物时,既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又追求精神方面的高雅。他们在购买之前,就希望他的购买行为受到销售人员的欢迎和热情友好的接待。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顾客满怀希望地进商店购物,一见销售人员的脸冷若冰霜,就转身而去,到别的商店去买。

9.疑虑心理

这是一种瞻前顾后的购物心理动机,其核心是怕“上当吃亏”。他们在购物的过程中,对商品的质量、性能、功效持怀疑态度,怕不好使用,怕上当受骗。因此,反复向销售人员询问,仔细地检查商品,并非常关心售后服务工作,直到心中的疑虑解除后。

10.安全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对欲购的物品,要求必须能确保安全。尤其像食品、药品、洗涤用品、卫生用品、电器用品和交通工具等,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食品的保鲜期,药品有无副作用,洗涤用品有无化学反应,电器用品有无漏电现象等。在销售人员解说、保证后,才能放心地购买。

11.隐秘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购物时不愿为他人所知,常常采取“秘密行动”。他们一旦选中某件商品,而周围无旁人观看时,便迅速成交。青年人购买和性有关的商品时常有这种情况,还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名人在购买高档商品时,也有类似情况。

顾客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上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做任何事都是为了满足其各种各样的心理需求,当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其内心就会处于“饥渴”状态,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弥补。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这些欲望包括物质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而且二者是并存的。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更希望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

渴望被人重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人人都有的心理需求,作为顾客的顾客也不例外。因此这种心理需求正好给销售人员推销自己的商品带来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渴望获得重视的心理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使自己获得优越感;另一方面是不愿意被人轻视,从而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以吸引别人注意。

对于销售人员来讲,可以说是顾客创造了市场,因为一个企业的产品只有迎合了顾客的需求,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从这个道理上讲,顾客就是你的上帝。销售人员可以利用顾客这一心理,巧妙地促使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

王俊和李能两个人一同出去推销自己公司的一种产品,他们先后都到过赵经理那里去推销。王俊先去的,他进门之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向赵经理介绍自己的产品多么多么的好、如何如何地适合他,他不购买就等于吃亏等。这样的话不仅没有引起赵经理的兴趣,反而让他很反感,于是他很不客气地让人把王俊轰走了。

等到李能又来的时候,赵经理知道他们推销的是同一种产品,本来不愿意见他,但是他又想听听李能是怎样的一种说辞,于是就请李能来到他的办公室。李能进来后没有直接介绍自己的产品,而是很有礼貌地先说抱歉、打扰,然后又感谢赵经理百忙之中会见自己,还说了一些赞美和恭维的话,而对自己产品却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可是赵经理始终都是一副很冷淡的样子,李能觉得这笔生意已经很难做成,虽然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但他还是很诚恳地对赵经理说:“谢谢赵经理,虽然我知道我们的产品是绝对适合您的,可惜我能力太差,无法说服您。我认输了,我想我应该告辞了。不过,在告辞之前,想请赵经理指出我的不足,以便让我有一个改进的机会好吗?谢谢您了!”

这时,赵经理的态度突然变得很友好,很和善。他站起来拍拍李能的肩膀笑着说:“你不要急着走,哈哈,我已经决定要买你的产品了。”

为什么王俊前来推销会被轰出去,而李能却能够成交,这就是一个满足客户心理需求的问题。王俊只是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的产品,而忽略了对客户起码的尊重和感谢,而李能却始终对赵经理很恭敬很有礼貌,特别是自己最后临走时,还请求客户指教,这让赵经理感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从而从情感上对李能也表示了认同,自然也就促成了这笔交易。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销售人员,你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无论从价值链还是市场和企业生存的角度去看,顾客都是上帝。你要想顾客把一掷千金的劲头都用在你的身上,你就要首先想办法博得顾客的一笑,把你的顾客当成上帝一样伺候。因此,想要伺候好你的上帝,就要先明白上帝的想法——不仅你认为顾客是上帝,而且顾客自己也会这么认为。

与渴望得到重视相对的,是害怕被人轻视。销售人员通过反面刺激,也会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所以销售人员要学会适时地、适度地说一些反面的话来刺激顾客的自尊心,引发他的自重感,这样他可能会一狠心买下更贵的产品,以显示自己是不容小视的。

聪明的销售人员在面对这样的顾客时,往往会故意先向他推荐档次较低的商品,“先生,这款产品是最便宜的一款,很实惠”,结果顾客渴望被重视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反而会购买中高档的款式,以得到销售人员的重视。这时候销售人员再加上几句“您真有眼光”,“这款最适合您不过了”等赞美的话,顾客会更加高兴地付钱,而且可能下回还来买你的商品。

提出各种很挑剔的问题,有时并不是不想要你的产品,而是为了满足自己是上帝的想法。你必须要对你推销的产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要知道产品没有十全十美的,所以顾客总能够挑出毛病的。他们存在的一种心理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或许头脑一热,就又从产品中挑出点新问题大做文章。此时,他们考虑不到你的难处,想怎么修改合同就怎么修改,在他们看来你应该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如果顾客的要求合情合理,你当然应该照做,但如果对方的要求有不合理之处,就需要你使用一些推销的技巧来应对了。当你面对这样的顾客时,你不妨试试以下技巧:

1.认真听完顾客的要求再回答问题

当顾客提出问题时,你必须认真地听他说,哪怕顾客说到一半的时候你就知道不可能按照他的意思做,你也得用心听完。只有这样,你的顾客才能感受到被尊重,即使你下一步是委婉地拒绝,顾客也不会觉得你是在敷衍他,而是实在不能做出让步。

2.即使否定顾客,你的态度也要谦虚

作为销售人员要时刻记住尊重你的顾客,要用谦虚的心态和礼貌让你的顾客觉得你不但是推销产品的专家,而且还是一个有修养的人,这样顾客才能产生和你进一步沟通的想法,你提出的意见顾客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顾客有“从众”的心理

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表现在购物消费方面,就是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当有一些人说某商品好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跟风”前去购买,即使不怎么好,也会在心理上有所安慰,毕竟大家都在买,肯定差不了,上当也不是自己一个人。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从众心理在消费过程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因为好多人都喜欢凑热闹,当看到别人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抢购某商品的时候,也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到抢购大军中去。

这种心理当然也给销售人员推销自己的商品带来了便利。销售人员可以吸引顾客的围观,制造热闹的行情,以引来更多顾客的参与,从而制造更多的购买机会。例如,销售人员经常会对顾客说,“很多人都买了这一款产品,反响很不错”,“小区很多像您这样年纪的大妈都在使用我们的产品”,这样的言辞就巧妙地运用了顾客的从众心理,使顾客心理上得到一种依靠和安全保障。

即使销售人员不说,有的顾客也会在销售人员介绍商品时主动问道:“都有谁买了你们的产品?”意思就是说,都有谁买了你的商品,如果有很多人用,我就考虑考虑。这也是一种从众心理。

利用顾客随波逐流的心理又称为“推销的排队技巧”。比如,某商场入口处排了一条很长的队伍,从商场经过的人就很容易加入到排队的队伍中。因为人们看到此类场景时,第一个念头就是:那么多人围着一种商品,一定有利可图,所以我不能错失机会。这样一来,排队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但事实上,这些人中真正有明确购买意图的没有几个,人们不过是在相互影响,其他购买的人总比销售人员可信。既然顾客有这种心理,销售人员在进行销售时,就应该利用顾客的从众心理来营造营销氛围,影响人群中的敏感者接受产品,从而达到整个人群都接受产品的目的。

日本有位著名的企业家,名叫多川博,他因为成功地经营婴儿专用的尿布,使公司的年销售额高达70亿日元,并以20%速度递增的辉煌成绩而一跃成为世界闻名的“尿布大王”。

在多川博创业之初,他创办的是一个生产销售雨衣、游泳帽、防雨斗篷、卫生带、尿布等日用橡胶制品的综合性企业。但是由于公司泛泛经营,没有特色,销量很不稳定,曾一度面临倒闭的困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多川博从一份人口普查表中发现,日本每年出生约250万婴儿,如果每个婴儿用两条尿布,一年就需要500万条。于是,他们决定放弃尿布以外的产品,实行尿布专业化生产。

尿布生产出来了,而且是采用新科技、新材料,质量上乘;公司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宣传产品的优点,希望引起市场的轰动,但是在试卖之初,基本上无人问津,生意十分冷清,几乎到了无法继续经营的地步。多川博先生万分焦急,经过苦思冥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自己的员工假扮成顾客,排成长队来购买自己的尿布,一时间,公司店面门庭若市,几排长长的队伍引起了行人的好奇:“这里在卖什么?”“什么商品这么畅销,吸引这么多人?”如此,也就营造了一种尿布旺销的热闹氛围,于是吸引了很多“从众型”的买主。随着产品不断销售,人们逐步认可了这种尿布,买尿布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多川博公司生产的尿布还出口他国,在世界各地都畅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