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10725800000008

第8章 尊重孩子,他会更信任和听话(4)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妈妈必须适时扮演不同的角色,教他反省、改正,以建立正确行为。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妈妈在孩子面前更应放下架子,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

【案例回放】

春儿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了,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而且很聪明懂事,就是性格有点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去年,春儿妈妈下岗后,就整天呆在家里,情绪也很低落,并总是将自己的现状归罪于自己学历低所致,于是就把全部精力都用到春儿的身上,视她为唯一的精神寄托,细心照顾孩子饮食起居,并立志要把她培养成高学历的人才。

正因为这样,春儿妈妈更加重视起春儿的学习。不仅每天接她上、下学,晚上陪她做作业,检查她的作业。而且,每次看到春儿的数学成绩没有达到她的标准时,便请来老师帮春儿补习功课。平时,春儿妈妈和她在一起交流最多的话就是:“只要有优秀的学习成绩,你就能考名牌大学,找到待遇好的高薪职业,将来才能过上有房有车的日子。”“你现在什么都不要管,学习是你唯一要做的事情。”

时间一长,春儿自然把学习当成压倒一切的大事。如果这学期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把自己关在书屋里看书,很少与妈妈交流;如果考得不错,春儿才会向妈妈汇报学习情况,讲某同学哪门功课比自己好,自己决心下学期超过他等等。很多时候,春儿除了上学和吃饭,很少外出,也很少和妈妈说话,总是一放学就躲进自己的小屋里看书、学习。

看到女儿当下的状态,春儿妈妈开始有点不知如何是好了,一开始自己是想让女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但是现在女儿照着自己的指示去做了,却总觉得心里不太踏实!如果继续在这样下去,那自己不就和女儿成为陌路人了么?想到这个状况,春儿妈妈也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到底是对还是错?

【妈妈这样做】

沟通是人类的本能,没有人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躲在自己的小天牢里面。小时候,孩子对妈妈是那么信赖,什么都愿意和妈妈讲,渐渐地孩子觉得妈妈好像不再那么通情达理,还动不动就用学习来压,用大得够不着边听出了耳茧的大道理来压。如果孩子预测到把事情讲给妈妈听会是这样的结局,他会选择闭口不提,把欢乐,不快闷在心里,或与别人讲。如果孩子在妈妈面前找不到沟通的快乐,那么沟通无法顺畅。而妈妈应该明白,真正的沟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有了平等,孩子才会觉得妈妈并没有在对他“发号施令”。而是站在一个与他平等的位置上对他进行指导。但到底要怎么样去做,才会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真的是和自己平等的呢?

(1)言语要切合实际,合乎情理。

妈妈与孩子交流思想情感要实事求是。无论是批评、表扬和评价,也无论是谈论家庭和社会问题,都要切合实际,有理有节。不能跟着感觉走,随着性子说。比如,妈妈要批评孩子一件事情没有做好,千万不应这样说:“笨蛋,我已经说过一千次了,为什么还不改。”这就是夸大其词,于事无补。

经常运用切合实际、合情合理的沟通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理智感、自信心,增强教育效果。妈妈可亲可敬、可以依靠和求教的形象就会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来。

(2)妈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

沟通是用语言连接起来的。但是如果语言没有任何错误,而语气却让孩子产生误解。那这样的交流也是不会带来什么好结果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可有些妈妈往往会忽略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其实妈妈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请妈妈注意,在跟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

(3)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妈妈更应是孩子的朋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他是孤独的,缺少朋友的关心,这就要求妈妈不但要做一个好妈妈,更要学会担当孩子朋友的角色,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玩耍的时候,蹲下身子,甚至趴着和他们一起玩耍;孩子进步的时候,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孩子不开心的时候,真心聆听他们的烦恼。当然,妈妈有的烦恼也可以拿出来与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为你排忧解难。

妈妈要想逾越和孩子之间的鸿沟,就必须放下架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去了解透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妈妈不妨用“妈妈=朋友+老师”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试试,如果孩子能把你当成知己和一面镜子,那你们的关系就会融洽一些,对一个他认为是朋友的人,他是不会隐瞒什么的。

人们常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妈妈除了要榜样示范外,还要搭建与孩子间平等交流的桥梁。当孩子与妈妈彼此都能经常地敞开心扉、心对心、思想对思想、情感对情感地进行交流时,那妈妈就是孩子最值得骄傲的第一任教师。

很多妈妈,都把自己的权威看得很重,让自己高高处在孩子之上。一心望子成龙,却不能与孩子很好地沟通,忽略孩子本身的特点,一厢情愿地向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可如果妈妈放下架子,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其实这也是创造与孩子交流机会的最好方式,也是让孩子接受自己教育的最好通道。因为妈妈融入到孩子的活动之中,孩子就会容易把妈妈看作自己的朋友,这样孩子与妈妈就会产生共鸣,妈妈的教育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6.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们所说的“家庭氛围”,其实就是指家庭精神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在家庭中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整体精神状态,代表着家庭成员的情意趋向,主要包括家庭成员的审美情趣、价值观、道德观等,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曾说过:“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围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妈妈要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快乐、民主、精神富足的家庭氛围,这样孩子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拥有独立自主的意志,才能拥有高雅的气质和修养。

每一位妈妈总是打着替孩子未来着想的旗号,不厌其烦的替孩子安排他们的生活。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比妈妈更了解自己,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想去做的事情。如果,一味的将他们的想法给扼杀掉,那孩子就会在这个属于“成人”的世界里迷失自己。

九岁的郑狄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也是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的“开心果”,不仅郑狄自己天天都很快乐,而且每当别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时,经过郑狄的开导也能快乐起来。

每当别人问郑狄天天这么开心,有什么诀窍时,郑狄都会回答说:“没什么诀窍,我能有这么乐观的心态,主要是受妈妈的影响。”

有一次,郑狄在涮钢笔时不小心把妈妈刚写好的稿件弄脏了,郑狄知道这份稿件妈妈要急着用,因此很害怕,担心妈妈会骂自己。可是,等郑狄向妈妈讲出这件事后,妈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平和地说:“妈妈正嫌这份稿子不好,想重新写一份,可是又懒得写。这下好了,小狄赶走了妈妈懒惰的想法,妈妈还要谢谢你啊。那咱们今天晚上就吃小狄最喜欢吃的火锅吧,算是奖励你的。”

小狄看自己闯了这么大的祸,妈妈都没有生气,心里很高兴,他想:以后别人弄坏了我的东西,我也要像妈妈这样宽容和乐观。

快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良药,不仅如此,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还发现:常常可以从家庭中感受温暖和快乐的孩子,其智力发育也要比其他的孩子好很多。因此,平日里妈妈一定要注意营造快乐、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家庭充满和煦的阳光,让孩子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之中,拥有美满的人生。

家是孩子生活的港湾,一个拥有和谐氛围的家,会让孩子从中受益良多。他会相信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如此一来,对孩子健全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可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着和谐的氛围,妈妈总是想着为孩子着想,但是,家庭环境的不和谐会让你对孩子的安排一击击溃!而且,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妈妈用心去注意,去关注,便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案例回放】

新学期开学没多久,就着手安排女儿的周末。我给女儿报了一个英语强化班,每周六上一天的课;后来还给女儿报了一个奥数班,每周日上半天课。

当我把决定告诉女儿后,她表示坚决反对。

“上一周的课后,周末应该是放松的时间,干吗还要占用我的时间?”

“这些都是为了你的学习好。”我劝说女儿。

“我知道是为我好,但是你们就不能尊重一下我自己的选择吗?”

“那你说,你周末打算怎么过?”

听了我这样问,女儿回答:“我打算从这个学期起,利用每个周六参观一个博物馆,增加知识;至于周日,我打算用半天时间去学游泳,或者打网球。”

“难道你就不打算学习吗?”我对女儿的安排很不满意。

“当然要学习了,周日下午我会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上自习。”

女儿的话刚说完,我就表示反对:“我不同意你的选择,既然你是学生,就要把学习放第一位,去什么博物馆?还学什么游泳,打什么网球?难道你们考试会考这个吗?我不同意。”

女儿急了:“难道你就不能尊重我的选择吗?”

“让我们尊重你?你有没有尊重我们?”我很坚决地说。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周末按照安排的去做。”我生气地说。

【妈妈这样做】

(1)不要苛求完美。

孩子毕竟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限,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妈妈不可太过于追求完美,妈妈如果总是对孩子表示不满和批评,会伤了孩子的自尊,使她失去自信。所以,下一次当你再要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他们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唠叨个没完。记住: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总比他把袜子放在哪里要重要得多。

(2)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喜悦。“妈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不好?”这时即使你在厨房做饭,也要满足他这个愿望,并适时地给予肯定:“你讲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他喜欢的这个故事,对他是多么地快乐。孩子的热情、能通过你的分享和肯定,转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这些品质对他们一生的快乐都是最宝贵的。

(3)尊重孩子的意愿。

做妈妈的应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来对待,要尊重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任何涉及到孩子的事情,应尊重或听取孩子的意见。要尊重孩子的见解,甚至当妈妈不同意时,也要以商量的口吻表示对孩子的尊重。如:对话时,不要打断或反驳孩子,不要干涉孩子自己喜欢的方式等。

(4)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

汽车需要加油才能继续向前跑,电池需要充电才能继续产生能量,那么,人也需要不断地从书里面汲取营养才能不落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灵魂塑造的途径有很多种,但主要还是在阅读过程中完成的。

有人常说,不读书之人,往往是精神残疾人,是不健全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家庭文化荒漠现象却很严重,很多孩子并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除了在学校读一些教科书,回到家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时间久了,孩子的心灵缺乏阳光雨露的滋养,必然造成精神处于荒漠的状态。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空虚、无聊、沉溺于网络游戏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所以,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孩子,妈妈不妨帮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总之,快乐的家庭氛围关系着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民主氛围维护着妈妈和孩子之间温馨和谐的关系,也促进着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可以启迪孩子的智慧,增强孩子的识见,扩大孩子的视野,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氛围确实能够帮助孩子塑造幸福的人生,妈妈要行动起来,为孩子营造快乐、民主、学习气氛浓厚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