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061

第61章 孔子的人生阶段论

第九章孔子的人生阶段论

5—23正青智者问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轨。”步石答:

(1)人生是发展的,那么建立人生阶段论,以便追求完美的人生、检查人的发展程度和各阶段难易情况。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六个阶段。

(2)真正的人生是从立志开始的。而以能获得经济来源的事业为根据地。

(3)本章普及很广,但相应疑惑并未得到讨论,至少是讨论不多。我们就来说说这一点吧,四十不惑,即之前必定有惑,哪怕你博士后毕业,走进社会而面对现实,你将有怎样的疑惑呢?

真的面对现实,将有三疑惑:陌生的疑惑、应用的疑惑和不合的疑惑。分别是陌生感、在所学中找不到或难以找到应用理论的感觉和理论与现实不合适(或不吻合)感带来的疑惑。前面讲过,孔子主张自主立志啊!即立志体现自立、自由,切实落实秩序的自由、自由的秩序。孔子的我、非我、非非我。“志于学”属于原则性——孔子的我立志于学文,你可以学武、艺术、体育、技工、理科等等凡是正当的学问,这样一来,个人得专才,国家得全才。

陌生的疑惑分析:不说理想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有多么不同。就说新环境、新工作、新情况等是一个人常遇到的,即陌生感是常有的。陌生什么?可能生疏,即可能产生远离的逃避念头。而阡陌之间是良田,良田里面是农产,产什么?可能产生收获的冲动欲望,即新奇,即向往。陌生感造成离开与向往这两个相反的意向,这显然难以抉择而在两者之间迟疑而有陌生的疑惑。陌生是总体感觉。圣人70不逾轨,那么常人呢?是轨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应用的疑惑分析:在所学中找不到或难以找到能够应用的理论的感觉,可能产生“没有学到不怪自己”的推责态度进而产生的逃避意向或产生“还不是有人不会解决吗”这样的类比进而产生回避的意向。可能产生“学得很好,肯定能够解决,不解决说不过去”或“凭什么别人会别人能而我不会我不能?”进而产生迎难而上的冲动意向。在遇到问题时在两者之间徘徊而迟疑就形成应用的疑惑。

说明:没有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