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059

第59章 比较法治与德治

第七章比较法治与德治

5—21正青智者问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步石答:(1)孔子是在反思、分析、比较治理方法法治与德治。从而认识法治和道德教化两者各自的优缺点。孔子并没有主张谁抑制谁。(2)经过分析比较,孔子认定道德教化(比如学校品德课和家教)在形成人格方面要优越一些,石赞成他的这个结论。(3)孔子分析,法治(含政治)讲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众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受罚,并无耻辱感。而采用道德教化,以礼节来约束要求他们,就可以运用道德和礼节的情感功能、内省机制来培养出人们的荣辱观和人格。

对本章可以认定孔子谈到德政德治而不失武断,但孔子同时谈到了法治、政治,仍然没有“必须德政”,有的只是比较与分析法治与德治。问:“必须德政”,施行德治对不对?答:对!首先,这个德政到底是什么?德治是什么?如果学校教育、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等是德治,那么哪一样不是必须的呢?显然都必须!问题在于不能因此废彼,更不能将德治必须论蜕变为唯道德论。一切人文皆技术,皆是法,可以理解所谓德治应该属于法治里面必须的部分内容,归依法治理念的德治必须论才是完整的德治理论。

好了,通过这样的讨论,将德治包含在法治里而使德治与法治的理念协调起来,消除它们在认识上的矛盾甚至对立。

再来协调先后事与先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在谈到事业的孝顺观时提“三年无改”论,如果采用逻辑分析则十分的深刻,底线是先后互不伤害,无论在情感和做法上都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或全盘肯定的态度,发展是必须的,肯定也是应该的,在“发展”与“肯定”之间中庸,孔子获得一个具体的做法——“三年无改”。

下面尝试给予程子和朱子他们三项桂冠使他们荣光起来,但如果是这样的陈述,很可能伤害我们后人——他们是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和道德家。但如果在前面加定语或说条件,则无害甚至有利——他们曾经是封建社会(或他们所处时代)的杰出思想家、理论家和道德家。9024网友:程、朱理学错处太多!!步石回复:赞成,而特别相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就根本不能拿出来用!谢谢您!——送他们桂冠,然后让他们安息吧!并继续:这样已经拔除不善基因而成功栽种仁慈逻辑。这样的评价使我们的历史宽厚,又丝毫不防碍我们什么——不管他们再怎么的了不起,那毕竟是过去时,是不是?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了,所以我们要重新解读论语了,要理论创新了!让他们体面地安息吧,而把他们的理论连同他们埋葬。

不拔除不善基因而栽种仁慈逻辑,文化大X命的可能就会存在,这是十分现实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不给曾经的对社会有过重大影响的而犯过错误的(含错误太多的)人丝毫的肯定,那么你的仁慈何在?哪里还有什么道德呢?在前面已经将德政纳入法制之内而将法治与德治一体化,,有人反对,一定要将法治与德治分割开,也是可以的,那我们就要要求他坚持两条腿走路,既不能搞唯德治论,也不能搞唯法治论,学校与警察局不能互相代替。

孔子将法治、政治放在前面是充分肯定它们,而针对当时统治者喜好刑罚,忽视德政、德治的现象,而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德治的不可或缺。“90”兄善意地提醒我程朱理学的错误太多,而这正是我送他们道德家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他们的墓碑的碑文里写上“曾经的道德家”字样,也如实地写上“其理论错误太多“的字样,这样做所蕴涵的逻辑与产生的效果大概不用我明说了。

(程朱)理学兴起,科技灭亡。秩序铁打、自由消失。足球就是一个铁的例证,如果说明清两朝皇帝的打压使风靡中华的足球衰落,那么足球在中华大地上几乎彻底绝迹理学功不可没。程朱理学这泡屎坏了儒学这缸酱,而后坏了中国文化这缸大酱,更有人称之为酱缸文化。

程朱理学的思路和方法是这样的:根据封建社会控制人们思想的需要,第一步逐章逐句地诠释四书五经,比如逐句诠释论语。通过宣传论语来宣传自己的思想。第二步,自我发挥,迎合和建立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麻虾啃泥巴”的自私需要和社会秩序。特别的,它还迎合并利用庸俗思维,不举例了。

程朱理学兴起,不要说创新了,就连传统优势也丧失了,真的非常凄凉的!奇妙的世界网友:文化对于学说、人才的影响很大。步石回复:文化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命运。并继续:石真的是希望大家重视起来,做细致入微的批判工作,既不能“历史就是历史,爱咋样咋样”。也不能改良一番,就抛将出来,比如孔孟的根是什么?——有人答是孝悌,那么问题就来,论语中找不到根据,孝悌是仁之本是有子说的,难道孔子抄袭他人?,还有五常,道德论的“男女有别”早已经为男女平等所代替,只是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上还存在。这是常识啊!还有五德,仁义礼智信的总结,使得论语与孔子的思想大大缩水了。现在年轻一代要是知道理学的“男女有别”的含义,那么石告诉你,半边天都会向你发出“打死你”的怒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