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021

第21章 主义、绝学和文体

第十二章主义、绝学和文体

2—30盛东风问“主义”一词的理念。步石答:“主义”理念合乎仁义:一个主义、众多次义共存共荣。避免一枝独秀排他。但一旦选择了主义,特别是最基本的,最好不要动摇。问题在动摇,不在好不好。选择一个“主义”做主义,其它的“主义”可以“次主义”并存。

2—31盛东风问道德经的文体。步石答:诗经的文体。盛东风又问:可否具体一例,并翻译成现代相应文体?步石答可并举道德经第二十章为例子:

道德经第二十章原体: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

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

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荒兮,

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

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

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

乘乘兮,

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

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

俗人昭昭,

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

淡兮,

众人皆有以,

而我独顽似鄙。

忽兮若海,

望兮,

若无止。

我独异于人,

而贵食母。(每逢标点,敲空格键得诗体)

道德经第二十章现代体:

绝顶的学问与绝无学问都可使人没有忧愁。

原来在意念之间,

答应与迎合能相去几何呢。

美与恶能相差多少呀!

人们所畏惧的是他们不得不畏惧的。

但学识普遍荒芜,

远远没有达到什么最高境界约!

看人们聚集熙熙攘攘,

如同受到邀请参加盛大宴会。

又好象在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时,

手挽心爱的人登临高台,

将那远近美景尽收眼底。

想我孤独淡泊,

对外界的喧嚣热闹失去了知觉。

就象那婴儿还没有达到童年的状态。

上下远近不断求索啊!

仿佛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归属!

人们的学识都有富余,

而惟独我好象有所遗缺。

我这愚公的心怀呀,

显得那么混沌不透明。

俗人都昭昭,

我却若昏昏。

俗人看得清,

我却在纳闷,

众人皆有解决问题的见解,

惟独我冥顽不化,

缺少见解,

显得鄙陋。

恍惚啊!

如同善于变幻的大海。

奔腾啊!

好象没有止境。

我独立自主,

敢于不同而把自己交给真理。(每逢标点,敲空格键得诗体)

2—32盛东风问古文中的语言多面体现象和中英文字基本区别。步石答:中英文字基本区别是汉字是有义文字而英文字是无义文字。英文字的含义都是人为规定的,但汉字并非如此而往往自定义或说自带义,比如叶子的叶,简直就是突出叶子特点的对于树木的素描画,人一看就得到该字所表达的意义:叶子是树木的口!记得有一位律师说,“中文既可以这么讲又可以那么讲,你有什么事来找我”。他说出了中文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在古文中更加明显,钻进古文中的人如果不注意的话,真可能是越读越反动了。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步石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汉字是自定义的文字,扎根于自然,在赋予人想象力的同时,发生歧化的理解。比如繁体的华字,使人联想到树,这样一来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二、中华文化讲阴阳合体。造成有的字可以有相反的理解。比如“辟”字,通“避”即回避、离开的意思。但又可以作开辟理解,如同“开关”这个词,你从它身上是无法判断到底处于是开的状态还是关的状态的。辟这个字是描述一种状态,比如稻谷中米粒所处的状态,可称为辟谷。男女交合男人的根处于辟谷状态。那么你怎么理解取义对解读孔子的“贤者辟世”不是革命的事也是起码是个要命的事吧?如果取“回避”之义,则被解读为“贤明的人避开乱世”(引自书本)。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国家混乱,正是需要杰出人才挺身而出的时候,却回避了,做隐士去了。“辟即回避”论是明哲保身的源头,老百姓称之为缩头乌龟。至少这种解读对于现代社会是会带来消极的影响的。现代理念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有难,挺身而出”。如果反过来,取开辟之义多好呢。那么就可以解读为“贤明的人用他的才能和智慧开辟一个新世界”。孔子的“辟世”还有多面的解读,在此就不赘述了。

第三、古人也会玩脑筋急转弯。论语中的行文格式,主要有对白、独白两种,这是值得人们引起注意的地方。对白是问答式,它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回答人的提问。但独白的时候就不一定了。再注意:矣是感叹词!那么,孔子的“由,知德者鲜矣”,就很有问题了。作为独白,他是在回答子路的问题还是在感叹?如果是在回答子路,为什么不采用问答式?子路——由,这里面就有问题,羞羞答答在暗示自由。所以,论语作者的这一章可以理解为作者特意安排为多面理解。这也说明孔子和论语作者当时是多么可怜,自由的理念必需要暗藏。思想家说隐语是屡见不鲜的。步石读这一章竟然暗自神伤。钻研论语很深的同志肯定深有同感啦!我们再不能对不起先人了,至少我们按照文言文和语文的文理,将应该有的解读全部找出来行吗?总不至于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让做小学生的子女自己去找吧?仁慈的行动从子女和父母这里开始。给予好的知识是最仁慈的行动。

第四、古文没有标点符号。那么给古文加注标点符号还成了一项权利了?步石心痛啊!!!小小的标点!你的心沉下来没有?比如,论语中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其中原本并无标点符号的,你怎么点?点的不同,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背道而驰的!无论是学习者还是研究者,古文的多面现象真得要注意。

第五、方块汉字,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方正”理念和“阴阳五行”理念。方块汉字不是原始汉字,显然,“方正”的选择使“圆型”字失传。比如“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