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民小说大学
10455300000136

第136章 相互弘扬(6)

第六十三章相互弘扬(6)

博大精深的文化里必然蕴涵一切现代文化基因。自己发育是最好的。因此我们可能补课,必须补课,不是补孔子的课,而是补孔子到程朱之间先人的课,反哺他们。西方社会曾经花大力气从古希腊找出它们文化的基因,属于标准的补课行为。

你不信吧?那石再多说一句吧。西方学者研究他们的传统文化,绝对不是把现世的文化传统拿出来,而是把合乎时代要求的而被历史长久埋没了封存了“自由”从古代希腊文化中找了出来!这样社会科学的旗帜和精神种子就有了,紧接着的是艺术、文化、哲学的理论与宣传。他们给起了个动听的名字叫文艺复兴。在发育在成长在文化。

不要忘记他们同时将“原子”从古希腊文化中“找了”出来。这样自然科学理论的起点有了,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学说有了并有了文化支援。于是大办学校,大搞科研是吧?反正现在自然科学理论教材上不少西方人的名字。他们管这叫启蒙运动,呵呵。

学什么最重要?学方法最重要!你再看看我们有的人,研究传统文化,不是潜心从中挖掘合乎现代的精神元素,或者顾此失彼,找了社会科学的,忘记找自然科学的。更加懒惰的就把曾经现世的名气大文化传统重新包装一下就抛将出来,极端的不负责任!换思维就是包装,包装工的的德性。

学学人家是怎么发扬优良传统的吧!

讲理学的夭折与变性,人因此获得一个伤感的情怀!这证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的!

我的观点不合你的知识,比如启蒙运动的定义你可能觉得连常识都不对,那我要对你说,在逻辑上,你来看我的不就是想看点不同的东西吗?第二我要提醒你,在逻辑上可能是我错了,也可能是常识错了呢。

我为什么要提到政令畅通、一秆子到底呢?我提政令畅通的目的,第一我是说文化是国家一切事务事业的土壤,是治理的资源。第二是承认组织、组织纪律、组织原则的必不可少,承认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但这些并不等于就必要把程朱理学的三纲五常再搬出来。旧道翻新的改良早就搞过,行不通!研究传统文化,把名声臭的收起来吧,有几个人去为商纣王正名的呢?应该把休眠的而优良的精神元素找出来发扬光大!这才叫继承地发扬!继承一个观点甚至一个理念或一个名词,再逻辑演绎而成理论!受到封建社会打压而排挤的思想、理念很可能就是现代社会需要的,而有的人总是以为历史长期盛行的就是经过检验过的优良的传统!而历史其实是一部封建社会史,其中包含很多腐朽的东西。

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文化、哲学、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实业、国家政策务必要建立有机联系形成有机体系。

自然科学理论缺失,物理缺失,道德成为红艳艳空心大萝卜。

步石:顺便讲事实这个物的物理:很显然这个空心大萝卜的唯道德论养成的“讲理”文化素质就是忠于事实的感性而不能幽默于逻辑的理性。于是人们通用的讲理方式只能是“摆事实讲道理”而不能通行“逻辑分析、推理论证事实讲道理”。但现代化生产生活绝不是生产和享用最新科技产品那么简单,更在于思维品质人的素质。现代生产生活讲究数据分析、制定合同处理纠纷,国际交往十分密切,人家的文化素质就有了解的必要,最好能够理解而把握,而感性和理性应该是人类的通性。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物理是人类可以放心通用的。而正是因为物理的相同,想必人类最终终将走向大同。

我们常常听到“事实胜于雄辩”的理论,但事实不一定代表真理,那么通过摆事实而揭示道理就很有问题。因为事实是客观的,而人的思想是主观的,决定事实本身永远不能直接进入人的思想里面。人们所看见的所谓事实其实是人的思想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第一、反映可以代表它所反映的那个事实但毕竟不是被它反映的那个事实。第二、反映既被客观事实决定同时也被观察人的主观条件所决定,即既由被反映的事实决定也被人的认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主观因素所决定。被客观事实所决定里面既包括事实本身也包括事实所存在的环境,环境因素往往被理论者忽视,但事实所存在的环境是重要的,因为环境能够决定事物存在状态,也就决定事物所呈现出来的现象。以前有理论者注意到这一点但多将其纳入事实里而不突出而易被忽视。

事实永远就那么一个事实,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这一个事实出发,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事实,一个事实而千万个人,就会出现千万“事实”的可能壮观场景。这样一来你那个“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可能就是一美丽的梦想。很显然摆事实,首先要同一事实,就是人们通常讲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或“你讲的对是事实”和“你讲的不对不是事实”,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人们道理还没有讲却已经陷入论事实的是非的纠缠之中。弄得一本糊涂帐,而道理物理远离而去,再不相让势必造成使用语言技巧和神情状态相互攻击甚至相互漫骂的场面,实现孔子的“巧言令色,鲜仁矣”的预言。

很多的时候,事实并不是你看见的,而是逻辑推理出来的、洞见、孔见出来的。比如“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是事实吧?你看见没有?有人看见没有?而在同一个事情却有多种说法的时候,必须逻辑分析推理才可能得到事实的那个真。即讲道理求事实。而有时也会出现众口一词认定某一说法就是事实的情况时,也不能说众口一词所指就真的是事实啊!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孔子早已经作出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