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天妖皇
1000400000904

第904章 守节不移

第九六五章 守节不移

张府易主后,关盼盼只身移居到徐州城郊云龙山麓的燕子楼,只有一位年迈的仆人相从。

主仆二人在燕子楼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燕子楼地处徐州西郊,依山面水,风景绝佳,是张愔生前特意为关盼盼兴建的一处别墅,楼前有一湾清流,沿溪植满如烟的垂柳,雅致宜人。

春夏季节,常有双双对对的燕子穿柳而过,翩然飞至楼头,给这里幽静的环境增添几分生机,因此称之为燕子楼。这是关盼盼和张愔,一同议定的楼名。

昔日关盼盼与张愔,常常在燕子楼上看夕阳暮色,在溪畔柳堤上缓缓漫步;多少个月明之夜喁喁低语,数不清的晓雾朦胧中相偎相依。

如今却是风光依旧,人事全非。关盼盼独对长夜寒灯,形单影只,夜夜刻骨的思念,日日无望的期盼,冬去春来,去年的燕子今年又飞回,却不见去年伉俪。

住在记满旧情的楼中,关盼盼心中只剩下悲思和无奈。日复一日,全靠着沉醉在回忆中,打发时光,不再歌舞,也懒于梳洗理妆。

昏昏暗暗中,不知不觉竟已度过十度春秋。

关盼盼的这种忠于旧情、守节不移的精神,赢得远近许多人的怜惜和赞叹。

元和十四年,曾经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司勋员外郎张仲素,前往拜访白居易。

他对关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并且深为盼盼的重情而感动。

因关盼盼曾与白居易有一宴之交,又倾慕白居易的诗才,所以张仲素这次带了关盼盼近来所写的《燕子楼新咏》诗三首,让白居易观阅。

白居易展开素雅的诗笺,上面写着这样的诗。

其一: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诗中展示了关盼盼在燕子楼中,凄清孤苦、相思无望、万念俱灰的心境,真切感人。

白居易读后,回忆起在徐州受到关盼盼与张愔热情相待的情景,那时夫妻恩爱相随,这时却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少妻独守空楼,怎不是人世间的一大憾事!

白居易不由得为关盼盼黯然神伤,流下一掬同情的眼泪。

捧着诗笺,大诗人爱不释手的反复吟咏,心道:张愔已经逝去十年,尚有爱姬为他守节,着实令人羡慕。

但是又转念一想:既使如此情深义重,难舍难分,为何不追随他到九泉之下,成就一段令人感叹的凄美韵事呢?

在这种意念的驱使下,白居易十分肃穆的依韵和诗三首。

其一: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设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楼上,秋来西风送寒,月明如水,更显得凄冷与孤寂。独居楼上的关盼盼,想必受尽了相思的煎熬。

张愔离去后,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调,往日的舞衣也叠放箱中,根本再也没有机会穿戴上身。

忽然笔锋一转,说到张愔墓上的白杨已可作柱,而生前宠爱的红粉佳人,还孤孤单单的独守空帏。倘若真的情真义挚,为何不甘愿化作灰尘,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呢?

白居易对关盼盼,原本是一片同情之心,这时为何又要劝她以死殉情?

这并不是他有心要伤害关盼盼,只因为依照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来看,能以死殉夫,实在是女人的一种崇高无上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