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天妖皇
1000400000867

第867章 曾经沧海

第九二五章 曾经沧海

贾姨一听就明白了。她昨日陪苏小小游湖回来后,苏小小茶饭不思,似乎心事重重,她便已猜中了几分。于是,贾姨请来客入屋落座,奉上香茗,进内屋禀报苏小小去了。

阮郁闲坐着,四周观望,只见窗外院中,繁花似锦,而室内布置雅洁朴素,墙上挂着字迹绢秀的屏轴,架上排着成堆的书卷,窗下矮几上置一古筝,处处光洁,一尘不染,足以显示出主人的清雅风格。

阮郁不由得对苏小小,又萌生了几分敬意。

苏小小由内室姗姗步出,淡妆素抹,低眉含笑,与昨日的明艳,判若两人。

宾主见过礼,对面坐下。两人谈诗论文,十分投机。

不知不觉中,窗外已是暮霭四合。两人话题不断,都有些不忍道别的心绪。

贾姨进来点上蜡烛,不一会儿,又摆上几样精致的酒菜。于是主客边饮边谈,直到夜阑人静。

由于回城的道路幽暗曲折,阮郁只好留宿在苏小小的客房。

夜已深,阮郁在松软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披衣起身,踱到院中。

刚一出门,他就发现院中已站着一人,仔细一看,原来是苏小小。

只见她洗尽了铅华,披一身素衣,站在那里,仰头望着天上皎洁的满月,两颗晶莹的泪珠挂在她那长长的睫毛上。

阮郁一见,心中痛爱至切,悄悄上前,伸出两臂,拥住苏小小的小巧身躯。

其实苏小小早已察觉到动静,却一动不动,只是闭上眼睛,静静依偎在阮郁温暖的胸前。

阮郁抱起苏小小,走入卧房,度过温馨缠绵的下半夜。

他惊异的发现,这个名满钱塘的青楼女,竟然还是一个璞玉未雕的处子呢!

从此,两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每天不是在画舫中对饮倾谈,欣赏湖中绮丽的风光,就是一个乘坐油壁车,一个骑着青骢马,同去远近山峦观赏怡人胜景。

两人俨然像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羡煞无数擦身而过的游人。

只可惜,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青楼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他叫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

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归来。

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苏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

多亏知心的贾姨悉心调理,疾病渐渐问愈。为着使苏小小忘却旧愁,贾姨又让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

慢慢的,西冷桥畔又恢复了往日车马盈门、络绎不绝的胜况。

“曾经沧海难为水”,有了与阮郎的那一段幽情,苏小小再也无心倾情与谁。

她与客人仍然仅限于品茗清谈,偶尔置酒待客,或献上一曲清歌,却绝不留宿客人。好在能在这里登堂入室的客人,也都是文雅之士,并不会有过分的要求。

秋高气爽,红叶满山,苏小小有一天又乘油壁车出游。

在湖滨,她见到一位书生模样的人,眉清目秀,气宇不凡,样子酷似阮郁,却衣着寒酸,神情沮丧。苏小小为之怦然心动,便停下车来询问。

对方见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相问,神态充满着关切,就非常拘谨的相告:“小生姓鲍名仁,家境贫寒,读书荒山古寺之中,准备入京应试,无奈盘缠短缺,无法成行。今考期临近,我只能望湖兴叹!”

苏小小年纪虽小,却阅人已多。

她觉得,眼前这位书生,必然大有前途,又貌似阮郎,便下决心资助他。于是,她不避嫌疑的道:“妾见君丰仪,必非久居人下之人,愿倾囊相助,也能验证一下妾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