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天妖皇
1000400000374

第374章 炼丹之道

第三九九章 炼丹之道

从此,晴朗便留在后宅,跟着猪八戒学习炼丹之道。

猪八戒的炼丹之道,学自太上老君,早已得其真传。

而在前宅等候的高太公等人,久久不见晴朗出来,以为他已遭毒手,也只得自叹晦气,又遇到一个骗子,还丢掉了性命。

所谓炼丹术,是主要道术之一,分为炼制外丹与内丹。

外丹术源自先秦的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煅烧矿物,以制造仙丹。

其后,那些方士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修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

譬如,北宋大学士苏轼在《送蹇道士归庐山》中提到:“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

北宋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注:“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东汉时期的魏伯阳,编著了一部炼丹术著作《参同契》,是地星公认现存的最古老的炼丹书。

魏氏,名翔,一说名笃,字伯阳,号云牙子,一说号云霞子,吴人,即今苏州人,祖籍郐国——今河南郑州市南密县,东汉著名炼丹术家。

魏伯阳是高门望族之子,世袭簪缨,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

《参同契》是用《周易》、黄老与炉火三者参合的道教修仙炼丹之作,分上、中、下三篇,附有一首《周易参同契鼎器歌》,共计六千余字。

这首歌诀,主要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以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由于文辞艰深难懂,因此历来为之作注者甚多。

尽管理、气、数的原理,应用在炼丹术上,比较隐晦,难以捉摸,但华夏国的那些炼丹术家,凭着他们对阴阳五行和数的认识,尝试把铜、铅等金属炼成黄金,以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阳数为奇数‘一三五七九’,阴数为偶数‘二四六八十’,五行为‘金木土水火’,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那些炼丹术家,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依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也包含医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诸多知识,融会贯通。

如今在地星比较流行的算命术,也是将生辰八字与阴阳五行结合起来,推算吉凶。

如果炼丹失败,固然可以归咎于炼丹过程的疏忽,但也可以归咎于命运。因为,命运就是数的另一面。据说,一个人必须命中注定与仙有缘,才能炼成金丹,否则必定失败。

魏伯阳在《参同契》中,记载着铅、汞、硫等物质的化合和分解的知识。

但是此书有一大缺点,就是使用各种隐语,例如:“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实际上,‘河上姹女’是水银,而水银加热,就会蒸发。要想固定水银,就要加入‘黄芽’,也就是硫黄。这时加热后,就会生成红色的硫化汞,“望之类白,造之则朱”。

魏伯阳用隐语著书,与当时东汉的文风有关。当时隐语盛行,例如曹操和杨修看到曹娥碑上写的“黄绢幼妇外孙荠臼”,便先后猜出是“绝妙好辞”四个字。

实际上,在《参同契》中,魏伯阳连自己的名字,也是用隐语表示:“委时去害,与鬼为邻;百世一下,遨游人间;陈敷羽翮,东西南倾,汤遭厄际,水旱隔并。”

而西汉时期的《三十六水法》和《黄帝九鼎神丹经》,都没有隐语,并且操作方法、药品名称和用量,都十分清楚。

只是东汉魏伯阳以来,各种炼丹著作中,隐语层出不穷。

甚至炼丹术家最常用的水银,就有‘姹女、玄水、陵阳子明、赤帝流珠、长生子、赤血将军’等五十余种隐名;而硫黄也有‘石亭脂、黄芽、黄英、将军、阳侯、太阳粉、山不住、法黄、黄烛’等三十余种隐名。

炼丹之道包罗万有,倘若了解其根本,熟悉阴阳五行的各种变化,自然不会被那些隐语迷惑。